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3期   作者:封云杉 韩青杨 陈钊
[导读]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我市中道路的系统较为复杂,若缺乏合理性将会影响城市的全面建设,干扰通讯工程的施工与运行。
        封云杉  韩青杨  陈钊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10068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我市中道路的系统较为复杂,若缺乏合理性将会影响城市的全面建设,干扰通讯工程的施工与运行。而市政给排水工程更是市政基础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给给排水系统的合理性,重视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做好给排水工程建设的设计优化工作。本文从海绵城市理念的概念出发,论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在党的政策领导下,城市化发展应注重城市面貌的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虽然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为城市用水、排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给给排水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时,为了更好的建设给给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融合海绵城市理念,不断优化系统的排水能力,提升排水功能,真正实现城市一体化发展。
一、海绵城市概述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吸收与释放,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实现水资源高效调控。对于降雨量较大的城市而言,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使城市免受洪水的困扰,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人们出行、生活及工作的安稳。对于降雨量较低的城市,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帮助城市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在必要时进行及时的释放,是城市用水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将城市作为整体,综合衡量城市的运行情况,最大程度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充足、合理,使城市能够正常运行。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1、优化材料选用设计
        科学技术的突破为工程施工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材料选择范围,在进行市政建设时,设计人员在面对种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材料时,必须进行严格把控,谨遵国家的质量标准,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与经济性。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更是如此,市政给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中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设计人员更应加强对给排水系统的材料质量控制,对于特殊部位更应做好材料选择。例如,在进行管道材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位置的不同、性能的不同科学选择管材,尤其是对管材的耐腐蚀性更要进行严格的要求,使其能够适应污水排放的辅食。
        而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在进行材料选用设计时还应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根据排水结构的效用及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优化,使给排水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水资源调控,从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例如,在绿化区域,为了提升其渗水与储水功能,可以利用毛细现象及虹吸现象,通过材料的科学选择,对绿化区域进行最恰当的调整,从而使绿化区域能够对水资源进行良好的吸收及下渗。综合而言,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材料优化选择是较为复杂且困难的工作,若还想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更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做好材料质量控制,更加精心的进行材料选择
2、人行道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
        人行道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具有基础性也具有特殊性,合理的人行道设计能够使人们出行便捷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体现市政工程的功能性。在人行道设计中最常选用的材料为不透水材料,但这种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雨天人行道区域容易造成积水,并且存在湿滑的问题,此时人们出行的便捷度将会极大地下降。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对人行道的材料选择提供了优化方案,可以将不透水材料更换为透水材料,使雨水能够及时的被透水材料所吸收,避免出现积水问题。同时,此类材料能够有效的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还能够补充地下水。


        然而,全面更换人行道材料将会对市政工程的成本造成一定的压力,对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市,工程成本的增加将会阻碍此项改进的推进。因为此类城市本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够提供的资金支持就较为有限,此时针对人行路面问题可以通过科学设置基层排水管,调整管道纵向倾斜度与横向坡度来提升人行路面的排水效果。
3、道路横断面
        为了保证行车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道路建设,道路建设的质量和行车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道路长时间受到车辆的核载,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道路路面的材料选择上,需要尽可能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传统路面设计过程中通常有两侧的排水沟流入到地下排水系统中,但受到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市政道路在建设过程中要一改原有的道路设计方式,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构建起透水性,强孔隙大的结构层,使结构层能够进行雨水渗透,由于道路结构相对特殊,在雨水经过结构层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经渗透流入到地下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好。目前很多市政道路,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铺装方式是透水沥青混凝土和碎石,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使得道路横向坡度得到了优化,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快路面雨水向排水系统进行渗透大大提高了雨水排出的效率。
4、绿化带渗透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中融入绿化带设计,是将绿化带的生态价值发挥出来,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绿化带设计融入到海绵城市理念中可以通过铺砂粒层安装渗透管道的方式,使绿化带的雨水过滤作用得到发挥,另外当雨水经过沙粒层时,也能够实现过滤,将雨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经渗透管道对地下水源进行补给,达到了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收集雨水则需要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用作绿化带铺设,在一定条件下,雨水会汇集到绿化带中,因绿化带通常情况下,设置在市政道路下方的18厘米处左右,所以在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材料铺设进行调整,确保雨水能够在该设计下直接流入到其中。再次要具备一定的蓄水功能,设计人员需要意识到绿化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周边的地形情况有充分的考量,特别是要进行导流管道的科学设计,强降雨天气下,绿化带的导流管道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和收集,降雨结束后,如果植物存在严重缺水的情况,前期所储备的雨水,则可以对其进行自动补给雨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最后排放功能。绿化带在设计上,设计人员通常会将绿化带管道与地下管道进行连接,这样雨水流出管道与排水通道之间便实现了联通,一旦在雨天绿化带难以消化雨水流那么多余的雨水便能够经由管道流出,避免雨水过多而导致绿化带被淹没。
5、海绵城市在附属设施中的应用
        在道路建设中路缘石是非常重要的附属设施,两种类型分别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形来进行设计,例如,平缘石设计过程中,因其与周边地表之间高度相同,所以要保障降水能够经过绿化带流入到雨水口中,达到减少积水的目的;而反观另一种类型,因其高于地表高度,在地势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只有当积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才会流入到排水口中,所以在这种情形下,给排水设计则需要适当的增加穿孔路缘石或立缘石的分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升,特别是要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市政排水系统进行有效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有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21):106-107.
[2]贺泽邦.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居业,2020(06):31-32.
[3]钱晓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17):99-100.
[4]蒋秀荣.“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126-127+135.
[5]鹿方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0):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