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3期   作者:董秋霞,徐桂芹
[导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董秋霞,徐桂芹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  山东省德州市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将分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发挥的作用,并列举一些环境保护项目,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中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在传统粗放的工业发展中,盲目追求经济,生态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现如今,环境保护这个现实课题也逐渐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因此,我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有必要重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裎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视、测试和解释,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坏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对于声、光的监测),化学手段(各种化学方法,包括翥纛法,分光光度法等),生物手段(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晌)》。
        2、环境监测意义
        2.1例行监测
        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数据例行监测是对固定对象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以确定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工作的进展,是环境监测部门的日常工作。例行监测包括水、气和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采用各种监测网(如水质、大气监测网等)在设置的测点持续数年监测采集数据,用以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污染程度及措施改善所取得变化趋势,从而确定某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2监测数据监管与控制
        污染源排放监督性监测是监控企业污染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所采取的定期、定点的监督性执法监测,包括企业排放污染物、机动车辆尾气监测、交通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监测等。执法部门根据监测部门出具的数据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管与控制,若数据超标,执法部门将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出具的监测报告将作为重要的证据。
        2.3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提供决策数据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不管是环境质量监测还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都会用到相应的监测规范、排放标准,对于是否符合现阶段环保的需求有一定的数据积累,从而促进环保部门依托环境监测的数据逐步修订相应的法规、标准。同时,掌握的数十年环境质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使环保部门对于未来环保的规划作出更好的决策,使得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的应对措施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监测数据更具权威性。但是,只有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才能够切实保护好环境,尽力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促使其积极迎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环境监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高度重视,不断优化。
        3.1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改善生态环境及治理污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坚持,环境监测也具有连续性特征。因环境污染具有多边性特征,需长期监测,如此才能够从大规模数据中总结出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变化趋势。所以,环境监测需强大、稳定的资金作支撑,购买先进监测设备设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开展长期监测活动。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为环境监测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及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设施,建立专项基金,为环境监测不同工作给予专项资金。同时,健全环境税收政策,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3.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环境保护的工作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与广大人民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一方面,要看相关工作人员是否遵守环境保护部门的条例,是否帮助相关企业完成整改,而不是打着组织的旗号懒政、一刀切等。这种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也是不环保的方式,同时损害了相关环保部门在企业、人民中的形象,不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广大人民也要增强环保意识,牢记环保条例。可以通过每周定点培训的方式,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建立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网站,在线上对环保知识进行普及,强化广大人民的环保理念。在双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相信在日后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进程。
        3.3建立完善的国家级监测网络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土壤、地下水、固体废弃物、空气、噪声)、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及监测信息网络(在线监控、数据报告、数据传输等),建立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切实提高环境监测的精准性。同时,构建监测网络能够对环境质量情境进行全面掌握,有利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进而提高环境质量。
        3.4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执法不严、掩埋真相的现象比较常见。同时,环境监测中,有的监测机构并未严格履行自身职责,未做到依法治理、违法必惩,有的甚至为了获取暴利而涂改或虚报数据,环境保护监督无序性比较突出。所以,为了有力地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从源头上避免环境保护问题的出现,制定并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是最佳策略,采取针对性有效的管理方法,动态化监测地方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谨的监测管理体制,切实提高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实效性。
        3.5强化现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中,监测质量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据了解,现场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中问题最多的环节,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因此,现场监测中应增加采样的频次及监测点位,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增强数据的的真实性。同时,准确选择监测设备及仪器,引入先进、有效的设备,对环境进行全过程、高水平监测,并结合气象学、动力学知识,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合理性与和谐性。在样品采集、布置监测点、运输与储存样品等环节,采取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预防监测数据错误的情况。
        3.6提升环境监测科技发展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越来越多样化,难以分辨,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突破传统监测中的瓶颈。同时,重视对环境监测平台的建立,成立大数据分析库,将相关企业的排放物放入大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呈现出相关污染物的占比与来源,并预估污染的趋势,之后用直观的数据图呈现出来。逐渐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对监测的标准、评估机制、信息平台等进行科技上的更新,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的预警功能,能够通过污染物判断出源头,对症下药。这样可以加大环境监测的效率,为环境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在环保中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开展探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应用,推进发展环境监测移动互联网技术,完善监测体系与质量控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
        参考文献
        [1]吴誉娟.环境监测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52.
        [2]焦健.浅析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59-60.
        [3]栗鹏辉.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69-70.
        [4]周开锡,李敏.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如何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考——以内江市为例[J].环境研究与监测,2020,33(03):64-67.
        [5]欧阳金浩.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7):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