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探讨 洪林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洪林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政府机构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越发严格。
        陕西环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省  71003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政府机构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越发严格。信息化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必须加强环境监测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结合。本文针对当下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状况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引言
        由于环境监测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原有的人工模式不能满足现状要求,亟需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智能网络化,使环境管理决策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囯逐步建成了重点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固体废物监管、排污监管等多个业务应用系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实现环境管理优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1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特点
        1)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特点之时效性当今社会发展非常迅猛,各种信息都在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很大的变化,对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部门来说,要想使环境治理决策具有实用性,就需要保证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也就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有时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越来越快,规模逐渐增大,其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如果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就能及时获取环境的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策略,防止环境遭受进一步破坏。2)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特点之实用性进行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及时了解环境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治理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很多化工业虽然也知道自身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很严重,但是因为其对环保技术和知识等了解不够,所以并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而如果环境监测信息管理部门做好了信息化建设,并将监测到的环境信息和治理手段及时发送到相关网站上,这些化工企业就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也能及时获取环境治理方法。从而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甚至通过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部分企业的生产还可以实现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2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对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控制分析
        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信息化技术对设计、监测要求以及变更情况进行分析,对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进行判定,分析项目信息化建设所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环境检测设备、环境信息监测需求以及环境监控建设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行细分析对比,尽可能地避免由于盲目变更而引起的环境监测效果问题。
        2.2在水污染的监控方面应用
        (1)RS技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通过电磁波来实现对物体的探测,对于不同的物体,其结构特性是不一样的,具有一定的遥感指标,所以可以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探测识别。RS技术运用于水质监测,可监测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几种(括号内为遥感监测指标):城市污水(水体反射率)、水体富养化程度(叶绿素浓度、水体透明度)、水体油污染(油膜与水的灰度值差异)、水体中固体悬浮物(水色、悬浮物)、水体热污染(水温)、海洋赤潮情况(海水表层温度、叶绿素、表层悬浮泥沙、水色、COD)。通过以上遥感监测指标来通过遥感图像之间细微的差别获取大面积的水体信息,速度快,但存在分类精度差的缺陷。

(2)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包含多个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与测绘学等,主要功能是输入、存贮、分析和应用数据并且主要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GIS技术运用于水质检测,主要通过监测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来得出水污染程度信息,从而便于环境监测部门统筹信息,把握水体污染状况以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配合RS技术一同进行水体监测工作。(3)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享有远程传输与查询等功能,运用于水体监测工作,即将运用其他技术采集到的水体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登记审核,并生成水体监测报告,为下一步的水体治理提供水体基础信息;数据信息可通过网络共享,可随时查询,这就便于与各地共享水体环境信息,分享水体管理经验并进行互相监督,使水体监测工作得到完善。
        2.3智能技术加速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
        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利于物联网技术相关人员可获得及时、准确、动态的监测数据,从而实现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借助遥感、红外、传感器等,可优化环境信息监测效果。新时期,该技术可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十一五”期间,国内便建立了四级监控系统。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便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可充分合理的进行污染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报警。从而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优化。如内蒙古地区的“三位一体”环保监控平台,便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之上,可及时进行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包括在线监视、工况监控等,经由多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的要求。江苏地区,借助传感器、卫星遥感技术等完成了太湖水域的监测,该监测体系的建立充分展现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环保理念中发挥的重大价值。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价值。可实现精确化监测,利于环境监测的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云计算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服务群基础之上的技术,利于构建规模较大的数据体系,经由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保证不同用户获得相应的资源条件。当下云计算的发展并未达到成熟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此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经由高空卫星定位方法可快速获得影像信息,从宏观角度了解监测区域的实际状况以及环境变化趋势。国外环境监测中,对遥感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包括美国、德国等,均设立了专门的遥感机构,该机构还可对管辖区域进行油品动态检测以及实现森林荒漠化的监测。借助遥感技术,可对突发事件、大范围环境破坏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但需引起重视的是,遥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监测对象无法进行选择等。因此,未来遥感技术应开展污染物选择性检测研究、定量分析研究。
        结语
        我国的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资源共享来减少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基础保障体系,健全环境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而提高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轶波,浅谈基层监测站“十二五能力建设方向”[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1):1-3.
        [2]黄伟峰,王清华.GIS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2,(4):228-230.
        [3]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1.
        [4]吴晓红,李磊,马玲莉.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105.
        [5]贾延波.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7,4(24):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