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法学院
摘要:近几年以来,校园里暴力事件的频繁出现,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学校乃至全社会校园都对校园暴力问题高度重视,学者们更是从心理、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其作了深入的研究,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暴力 青少年学生
正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表露出来,尤其值得我们关心的是校园暴力问题,我国各类学校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率也不断提高,校园暴力引起的各类问题愈发严重,从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严重的不良作用,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社会稳定亦受影响。笔者就家长、教学工作者、社会环境、主体自身素质四个方面简要论述当前频繁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
一、校园暴力行为概念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或是上下学途中,由特定主体(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侵入人员等)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以及教学工作者进行物理攻击和精神打击,使其遭受财产损失、影响学校、社会秩序的侵害行为。本国学者们针对校园暴力就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幼儿园乃至本科阶段,几乎处在每个学习段的青少年学生都有涉及。但笔者翻阅相关资料,发现很少有学者们针对校园暴力出现的基础性原因做出界定和总结。
二、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其中包括教学工作者、家长、社会环境、主体自身素质各方面的因素:
(一)教学工作者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场所,校园暴力问题应首先从学校方面思考。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校园暴力能够出现与泛滥和目前教学工作者管理体制存在的的诸多短处有着很大的联系。当前在学校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本位”,要求学生严格服从,不允许任何反叛。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本就有较强的反抗权威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在这种“教师权威”普遍存在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学生又有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之类的强有力后盾来与教师相抗衡,如果仍有教师以其旧观念作用于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身上,自然而然的,教师与青少年学生之间就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分歧,对师生间的沟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不和谐愈演愈烈。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对青少年学生心理走向成熟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环,因此,校园暴力的发生,与青少年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家长对青少年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着重大影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的心理成长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尤其在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中,父母专制独裁。要求青少年子女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且对子女要求苛刻,并倾向于采用“棍棒强制式”的方式来教导子女。结果子女对父母的暴力行为耳濡目染,家长错误的教导方式适得其反,增加了青少年在校实施校园暴力的可能。其次,对青少年学生正常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的还有家庭结构上的失衡,在失衡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间的交往相对较少,亲密度较低,而家庭冲突却通常较多。因此,一方面这些青少年很难像正常家庭中的子女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情绪易激动,容易出现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紧张的家庭搞关系,使得家庭暴力市场表露,最终使青少年的人格和行为发生扭曲。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也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得以暴露。
首先、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暴力文化日渐泛,肆虐横行的暴力文化以及大量的暴力画面让人们对血腥的场景不再感到恐惧,更多的是习以为常甚至是麻木不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社会文明价值取向,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正值心理走向成熟得重要阶段的广大青少年学生,为融入社会,取得社会认同,难免会对这种暴力文化带来的影响所改变。再者、如要进一步探究校园产生的社会背景因素,则应看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如今,媒体对暴力犯罪的新闻报道已是家常便饭,为吸引观众眼球以赚取商业利润,媒体夸张地报道暴力、色情事件新闻。如果这类新闻过分渲染,对暴力行为的过程作详细的描述,则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更易刺激其欲望,最终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最后、将青少年学生引上歧途的重要诱因还有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目前我国尤其是城市学校附近,随处可见网吧、游戏厅厅,不少青少年出于好奇心一经尝试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为了网费而偷盗、勒索同学钱财的事件发生;也有由终日逃学上网,精神萎靡,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不满而粗暴反击的;更有甚者禁不住色情视频的诱惑而奸淫同学的。由此可见,糟糕的学校周边环境,便是校园暴力生长的沃土。
(四)主体自身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发生,教学工作者、家长、社会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般而言外界环境也仅是为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最根本的,还是青少年主体自身的原因。所以,青少年学生的自身素质,对于可否抵抗外界的种种消极影响,进而实行校园暴力具有最根本意义。其中,未成年学生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更易成为校园暴力的主体:1、情感浮动大,自控能力弱,极易为外界诱惑因素的差遣而引发冲动。2、争强好斗,崇尚武力,在生活中碰到矛盾时,通常想要通过武力快速地打点矛盾。3、目无尊者,反抗束缚,蔑视权威,有明显的叛逆表现。
在现实事件中,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必定不止是施暴者的个人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于校园暴力的发生都责无旁贷。家庭、校方乃至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并且承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校园暴力是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苗头,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元素,校园暴力的控制和预防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将校园暴力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张宝花,教师遭受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教育艺术,2013年12期
[2] 李青鹰. 教育舆情- -周综述:舆论聚焦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被围殴致死事件.人民网,2015-7-24.
[3] 华静言在校生犯罪率超无业者网友呼吁关注校园暴力N.新快报,2014-5-28
[4]王品芝.73.3%受访者确认身边发生过校园暴力[NJ.中国青年报,2015-07-06[9]
[5]殷现元,控制大学校园暴力的新路径、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5期
作者:刘亚芳
单位全称:临沂大学法学院
省市:山东省临沂市
邮政编码:276000
作者简介:临沂大学法学院18级法律事务一班学生
作者:孙梦惠
单位全称:临沂大学法学院
省市:山东省临沂市
邮政编码:276000
作者简介:临沂大学法学院18级法律事务二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