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芳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010070
摘要: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室内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一体化设计逐渐被人们重视。在当前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仅强调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保证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从本质上来讲,审美追求和艺术是一个不断变换的过程,文中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整体设计;一体化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居住场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格局的发展改变将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认识也做出了调整,传统建筑设计是将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相区分的一个过程,但是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分开设计,很难保证最终设计效果使人满意。而一体化设计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体化设计能够更好诠释风格,同时也可以减少两者在施工当中存在的矛盾。
1.建筑室内设计、整体设计概述、
1.1 建筑设计
建筑的工程是一个长期性工程,从微处入手,建筑为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提了稳定场所;而从宏观角度出发,世界上存在非常著名典型建筑,在古代满足了人们居住、祭祀等需求,也满足了现代人们闲暇时间的欣赏需求,在人类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宝贵的印记。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综合,为了满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在利用物质技术手段等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 艺术美学等创造出来的符合人居的一种环境。在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强调建设、基建;而设计强调审美和艺术。因此建筑设计的范围非常广,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情况,还要考虑业主的需求,综合两者考虑时代发展的潮流。外部设计需要考虑地质、地形、气候、风格、材料等多种因素。而内部设计应结合当地现状,了解楼层、结构等,保证人们的居住舒适合理[1]。
1.2 室内设计
传统的室内设计仅仅是为了丰富室内居住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家具摆设、家具风格与材料、内部建筑构造等因素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使用科学技术和设计原理等,根据业主对建筑的需求、从功能环境和建筑所处地形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新设计,为居住人员提供一个流畅的功能、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最好具备艺术性和科学性。室内设计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营造出绿色舒适的的室内环境,在有限的空间设计上融入想象力、实际功能,保证居住者的体验良好。
2. 实现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途径
2.1 强调建筑设计中室内设计全局观
室内设计人员应该参与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同建筑设计师协商出最佳的建设方案,强调室内设计贯穿与整个室内设计的全部环节。在设计方案的确定中要求设计师根据本身的专业能力,运用本身知识预测出最佳的室内设计方案,为后期的设计做好铺垫[2]。设计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系统来搭配室内设计,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比如根据色彩搭配、家具采用风格与材质、物品陈列类型、灯光设计、饰品选择等,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建筑设计的完成很有可能对室内设计开展形成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室内设计师要避免这种效果,就应该参与建筑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协商好相关位置的设计,实现建筑、室内两者设计的一体化,避免两者存在更多的差异。最主要应该避免冲突,制定出合理的协商措施。
2.2兼顾内外环境、人文环境因素设计
无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因素都是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针对地域环境、气候、潮湿程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设计之前做好勘测工作,比如材料的选择、记录、分析等,保证施工质量,环境影响材料使用、加工速度等,材料时长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比如在潮湿环境当中,使用普通木材就是降低建筑性能,尽量避免。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设计的重要性,对当地环境、人文环境、设计环境综合分析考量,得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3 充分考虑建筑特质
室内设计是决定建筑使用性能、建筑场合等的重要因素;反之建筑的整体设计也影响了室内设计的进行。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两者应该相互了解交流,保证步调一致,充分考虑设计师的思路和想法[3]。
2.4 强调施工顺序、协同设计施工
设计并非是一个人完成的工作量,要想得到满意的设计效果,需要强调施工顺序。安排好合理的施工顺序之后,妥善安排施工步骤,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方案,保证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一体化完成。
结语: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决定了建筑的最终效果。对于设计师而言,合理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参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完成对建筑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英姿.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 000(052):P.262-263.
[2] 王颖. 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 565(04):115-116.
[3] 毕晓莉, 王璐. 养老院室内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探究——以兰州市半山养老院为例[J]. 南方建筑, 2019, 000(006):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