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0期   作者:梁平
[导读] 全面预算是指借助于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基于预测和决策,
        梁平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  陕西延安  727307
        摘要:全面预算是指借助于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基于预测和决策,对企业拥有的相应资源进行调配,以此来具体地计划企业未来一定时期或时段内的经营与财务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企业逐渐将全面预算管理运用到了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虽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但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及各部门的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结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铁路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变革,就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

        1铁路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对提升铁路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其改革深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讲,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铁路企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系统规划与管理能力。
        1.1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对于国家、企业、个人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企业而言,资源多少、资源配置是否科学、资源利用效率高低都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就是对企业的各项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铁路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全面、系统地预测和筹划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效、持续地监控和修正企业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而实现对企业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对企业的全部业务以及成本结构予以持续优化和升级,能够实现企业不同时期制定的战略目标。
        1.2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统筹规划的能力
        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窑奥利所指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它是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一个成功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必定是预算方法恰当、指标体系科学和预测合理准确的。要取得成功,势必需要企业思考探索,砥砺前行,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统筹规划的能力,而这种水平和能力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1.3有利于企业夯实竞争基础
        我国经济从快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在给铁路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市场不断活跃、创新层出不穷、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铁路企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财务数据,并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铁路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铁路企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
        2.1预算指标过于细致,预算管理职责不明晰
        从大部分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全面预算的目标欠缺自主性,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增收、节支以及创效。而且,虽然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得以确定,但企业仍然秉持“自上而下”的方针,预算分项目的目标过于细致,打击了铁路集团公司编制预算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当前,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评审机制还不够完善,预算编制的效力较低,这表现为数据收集的能力较弱,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不全面,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缺失,数据整理、传递与审核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另外,铁路企业现有的预算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业务指标公布的时间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与财务信息标准不统一。
        2.2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上下协调、反复沟通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避免预算目标脱离实际,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在预算编制的方法选择上,铁路企业有其自身的难点:第一,在管理上,铁路企业实行总公司、各集团公司、站段三级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和静态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第二,重资产比例偏大且分布不均,企业分布全国各地,地域跨度大导致差别很大,因此同一编制方法不一定适合不同地区的企业;第三,铁路企业内部分工复杂,预算编制时间要求过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多部门支持,预算编制一般选择固定预算法或增量预算法这类较多依靠经验数据的方法,而较少依靠业务部门及生产车间提供准确工作计划、测定定额和预期经济业务来编制预算。最终将会削弱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其对业务的指导性,导致预算管理的责、权、利相分离。
        
        3铁路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分析
        3.1紧跟预算管理导向,科学划分预算管理权责
        铁路企业应适应公司制改革的需要,对自身的预算管理权限进行科学的划分。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内涵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以及政企分开。因此,铁路企业应明确预算目标,在此前提下对各级单位的预算管理权限进行科学的划分,并借助预算指标的编制、考核与执行促使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考核奖惩制度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铁路企业还应优化预算的评审流程,不断丰富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客运的提质计划与货运的增量行动,深入研究运输资源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2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
        第一,在现行管理架构上,寻求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方法,从单一的指挥型模式转变为指挥型模式、合作型模式和文化型模式等多种模式交错使用的企业战略模式,增强各级铁路企业的动力和创造精神,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资产分布情况来确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预算目标和编制方法;第三,考虑到铁路企业分工复杂、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客观因素,适当放宽预算编制和上报草案的时间限制,把较多的时间段分配给各级企业,让预算编制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同业务部门和生产车间配合,合理预计工作计划和经济业务、准确测定工作量和定额,再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庞大的数据流,将会实现预算编制无限趋近准确和合理,加强其对生产经营的指导和调整作用。
        
        4结语
        当前,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是推动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有机融合的主要路径和关键方法,是提高和增强铁路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玲.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措施:以铁路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19).
        [2]万黎明.铁路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31).
        [3]余丹.浅析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21).
        [4]夏俊,李莉,冯兵.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施:以某车务段为例[J].会计之友,2017(23).
        [5]张东平.大数据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