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开祥 郝明辉 李晓明
[导读] 桩基施工是当前工民建工程的重要环节,桩基础的技术形式也十分多样,
        张开祥1郝明辉2 李晓明3
        1身份证号:41272719741106****,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30219870730****,陕西省
        3身份证号:61042519910228****,陕西省
        摘 要:桩基施工是当前工民建工程的重要环节,桩基础的技术形式也十分多样,因此,在桩基础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土建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选择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以此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以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实现良好的施工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1.桩基础技术的类别
        1.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型重力设备和静力桩自重的配合下,把目标桩体打入土壤中,利用压力侵入,预制桩提能产生对土壤的作用力,进而保障基础环境的稳定性和密实性。在工程施工中,这种技术有着低噪音和施工方式便捷的优势,施工单位能结合和环境特点高效施工,能显著缩短工期。在市区环境中,应用这种技术对周边的影响比较小。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地层中有卵石,不适合使用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坚硬的卵石会影响到静力压桩的操作,所以完成桩基作业的难度比较大。
        1.2人工挖孔桩
        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人工操作,相关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并且在完成测量放线的桩体位置进行发掘,而后利用人工灌注的方式完成工程。这种方法能节约一定的大型机械费用和资金,但是施工周期长,需要较多施工人员的参与而且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应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方式,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比较小,能保障施工的精准度。这种施工技术不适合在工作量较大或者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应用,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施工流程科学协调资源配置,才能保障高效作业。在工程施工中,持续监测地下水的状况,这样能控制水流量。利用预制混凝土和在透水层添加环形钢的方式能达到控水目的。
        1.3预制桩施工技术
        在这种施工模式下,会利用专业机械设备制作桩基,包括钢桩和混凝土桩。混凝土桩的应用比较广泛,稳定性较强而且能承载较大的负荷,有着较强的操作便利性。这种技术需要在相对空旷的区域应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环境比较特殊,需要采用钢桩,包括钢管桩和H型钢桩。一般来说,预制桩技术包括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在施工过程中,灌注预制桩下沉过程,灌注对周边环境和土层结构的影响。因此,应引入科学施工管理方案,精确计算作业强度、深度和沉桩力度。为了发挥这种预制桩技术的作用,应加强对技术特点的掌握,把控施工质量和进度。具体来说,灌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应用预制桩技术时,做好技术交底,明确各项管理制度、施工程序、任务质量要求。第二,控制直径和预制桩长度。第三,预制桩的制作中,遵循标准实施养护。第四,灌注混凝土和安装钢筋笼时,遵循标准程序,安排质检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同时,优化配料比例和拌合料比例,控制大颗粒比例和最大粒径,这样能保障拔管的速度。第五,明确打桩点,有效控制桩之间的距离以及桩基实际数量。第六,遵循打桩施工流程,把桩尖精确打入预定位置。第七,在混凝土施工环节,首先灌注下桩顶,而后灌注顶尖,采用振动和精力方式完成沉桩工序[1]。


        2.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
        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在周围环境中进行特定的调查,了解施工时间和其他有关地质条件的相关信息,以确保项目质量在相关施工范围之内足够安全,并且相关项目负责人除了要提前分析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外,还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资料,整合、分析施工现场情况,对于一些桩基技术的适用要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控,对于出现的潜在危险问题要及时发现、解决,尽可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进程顺利进行,排除一切不合理的或者是危险的因素、行为发生。除了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外,在工程开始的初始阶段,相关人员必须多次、反复地对周围环境有初步了解后,进行现场检查和调查,并仔细考虑建筑物和施工现场的周围情况,及时做好报告和总结,并将这些数据资料用作后期施工的有力参考。在完成现场检查后,应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裂缝等问题进行重要观察。
        如果发现裂缝,应特别标记,在综合考虑调查组的检测结果之后,分析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项目的负责人都应该秉持严谨的态度,从而避免由于自身的忽视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完成所有检查后,必须检查桩基施工技术的使用情况,相关人员应在施工区域标上标记,在经过严格计算后进行清晰的计算。在桩基周围的环境中,安装保护层,以提高桩的稳定性和负荷力,在注入溶液时,应特别注意水与细砂、混合料和水泥的比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具体处理,特别是搅拌器的使用,应定期控制含砂量,必要时可以用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有效控制含砂量[2]。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从内向外建造桩,并且严格按照此原则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先打入桩作为施工的基础,并在挖掘前固定基础桩,以此确保钻探工程顺利进行。如果需要桩基,应在分割和铺设基础后再进行建造,以中部为基础建造桩基或基础桩基,并向两侧扩展,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时间。不仅如此,通过各种分析、对比以后,还要保证所掌握的数据资料是准确的、全面的,充足的施工准备是保证后期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才能够为今后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基础项目的进展并完成建设目标。
        3.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施工质量控制
        (1)应当采取合理的计算方式,准确计算出建筑工程上层结构所需要的基础荷载量,这样也可以保证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在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时候,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的现场勘查,对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进行明确和掌握,并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数据,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施工问题的产生。
        (2)在施工现场勘察完成以后,就需要根据地形选择合理的施工位置,应当对地表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各项施工技术,明确合适的桩基位置,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进而保证良好的施工效果。同时,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对桩基负荷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应当对每一个桩基的负荷量进行计算,并且结合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最终确定桩基负荷量,以此满足建筑工程的使用需求[3]。
        (3)确定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后,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基于各项不同的施工要求,对施工材料的配比、搅拌速度、温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产生异常现象。同时,在浇筑之前,应当对各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避免影响施工。另外,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落实各项施工环节,并且一定要强化混凝土养护作业,定期在其表面洒水,避免表面产生裂纹,影响桩基的稳定性,以此确保其施工质量。
        (4)为了保证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应用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施工现场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工作,并强化其安全防护,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问题、施工安全事故。
        4.结束语
        总之,项目负责人亟需加强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分析,稳步提高桩基技术的使用效率,还要合理安排施工工作,在进行具体施工时,需要认真考虑相关施工因素,例如土层的地质结构、周围环境的因素、具体施工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和技术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的最终质量达到标准。
        5.参考文献
        [1]冯建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63.
        [2]张康平.桩基础的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框架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5(20):177-178.
        [3]亢其莉.地基基础与桩基基础土建施工的技术探讨[J].门窗,2019,(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