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夯实班组安全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钟雪
[导读] 班组的安全管理处在施工一线,扎实有效的搞好班组安全管理
        钟雪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  661021
            
        [摘要]
        班组的安全管理处在施工一线,扎实有效的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的稳定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组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每一位组员思想认识、安全意识及安全操作技能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夯实班组安全管理。
        [关键字]  安全管理水平  影响因素   对策
前  言
        安全文化文化管理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实现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进而成为本质“安全人”。文化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管理的提升。
一、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用工形式的制约
        1.用工形式分析
        目前,矿山的主要用工形式普遍是由合同工、劳务派遣工、项目承包工组成。劳务派遣工及项目承包工的总用工数基本与合同工持平,且遍布采掘一线工作面及修理、维修、钻探、通风、支护等重要岗位。
        2.该用工形式对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
        (1)项目承包工人员变动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薄弱。且因个人收入与施工效益直接挂钩,部分员工为了赶工程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对现场安全基础管理松懈。
        (2)项目承包工对企业缺乏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认为只要保障自身安全就行,安全文化建设是合同工的事,是领导的事。对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安全理念、保命条款及零伤害条款入脑没入心,甚至仅仅是为了应付纠偏检查而马虎记忆,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对个人安全操作技能的提升不重视,还存在吃“大锅饭”的心理。
        (二)员工文化程度的影响
        矿山用工的合同工中,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素质的员工占比较低,而小学、初中、技校等学历的员工占比较高。“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实际操作流程我熟,要学规范化的新东西就不灵了”、“凭我多年来的经验干也没出问题,不用这么麻烦”……文化程度的影响成为员工对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文化理念的学习、认同、理解、记忆、掌握、执行,并固化成安全习惯整个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阻力。
        (三)老旧思想根深蒂固,对科学的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
        认为安全文化理念只是一些口号,只是挂几块展板,拉几条横幅,没有实际保障安全的作用;认为“文化管人,流程化管事”有点不接地气;抱着“具备丰富经验就能保平安”的思想而固步自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使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全体员工有一个“空杯心态”,从“零”开始,对安全文化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准目标,齐心打造。
二、夯实班组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
        1、学习过硬,增强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的储备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员工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为减轻三班会、排班会的学习压力,可以采用在个人微信平台组建班组学习群,根据班组的安全问题、成员的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发布精简的学习内容,班组成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打卡学习;可以开设“5分钟小课堂”,由班组成员轮流当“老师”组织简短的学习;可以开展班组间的安全知识小竞赛等。少量持续地学习,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促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文化程度低,自学却有困难的,由管理人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方式挂钩辅导。用员工能接受的方式、“接地气”的、精简的语言进行传授、宣贯。使员工坚定“一切伤害皆能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的理念。


        2、“全过程”规范指导,为员工“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奠定基础
        以班组为单位,反复持续地组织学习本岗位相关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再由工区管理人员“全过程”规范指导:从乘车入坑开始,参与规范化排班、交接班、岗位隐患排查、作业前安全确认以及整个作业的全过程。参照《安全操作规程》对班组人员各环节的规范操作、各类安全措施的落实指导、示范,“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巧、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的方法。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纠偏,并对其行为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二)优化班组管理制度,高压管控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依托,对班组管理办法是否符合生产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及约束性;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错漏项或管控空白,是否便于执行、考核等逐一深入清理核实并进一步修订、补充。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能干、想干、会干的员工受到应有的待遇。同时,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劳动报酬、奖励同工资奖金挂钩,将制度的刚性力量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相融合,确保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化。
(三)优化管理模式,摒弃单向管理
        培养班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PDCA”动态管理理念,即实施“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有效地融入每一个班组,要摒弃单向管理,不能一味地强制施压。应当倾听员工的声音,不断完善管理缺陷;应当以员工之难而难,全力为基层班组减负减压。对《岗位隐患排查记录》这种必不可少的程序、必须完善的台账,应当使员工了解其建立的依据、目的以及防护、保护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员工从抵触到接受、认可再到自愿执行,逐步形成安全习惯。
        重视采矿安全标准化盘区建设,扎实物本建设,打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做好掘进、支护、回采及回填控制、顶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车辆运输管理、爆破器材管理使用、定置管理、安全标志、通风防尘、安全防护、人机隔离、用电、管线敷设、文明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红区”管控及“保命”条款等标准化建设。
        积极开展班组交流学习,促进班组查缺补漏,扬长避短;开展班组内部人员的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互学互助,共同提高。
        (四)转变方式,动态管控派遣工及项目工
        1、对劳务派遣工及项目承包工严把准入关,强化优胜劣汰,确保用工质量。灵活调控,能进能出,对不思进取,屡教不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予以退回挂靠公司。
        2、在劳务派遣工及项目承包工队伍中培养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的安全生产骨干力量,引导其转变安全价值观念,培养主人翁意识。在其中选树“标杆”,给予精神、物质等奖励,通过“标杆”发挥辐射和同化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按章操作的自觉性。
        (五)系统管理,织牢安全网
        以层级领导网格化安全管理为抓手,通过可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风险辨识及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三区”、“红区”管控、保命条款及零伤害条款、基本安全行为规范、规范化排班、交接班、量化精准考核等多种管控手段。将横向的业务分工管理和纵向的定点安全管理相结合,以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指导、引领、监督、检查班组对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避免让安全文化建设成了走形式的粉饰工程。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风险预控、隐患排查治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后管控;必须严格横向到边,各专业部门联动,确保安全文化管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严格纵向到底定点管理,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必须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率先垂范讲安全理念,带头学习安全文化知识、思考安全文化课题、有感领导践行安全承诺;必须严格履行“五必须”,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让员工看到践行安全的身影,听到宣贯安全的声音,感受到浓厚的安全氛围;必须持之以恒地抓落实、回头看、逐步扭转缺陷管理局面,不断完善管控措施、打通管理流程,确保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常态化。
结束语
        文化如水,软功硬做,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在重塑心智模式中抓安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目标。通俗地讲,管理就是将认准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班组安全管理本质上就是固化良好的管控手段、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优化管理就是不断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8
[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管理》.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