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黄扶明
[导读]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崩塌地质灾害是极为普遍的类型之一,
       黄扶明  
        江西省汇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省定南县341900
        摘要: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崩塌地质灾害是极为普遍的类型之一,尤其是现阶段,许多露天矿山未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台阶开采,造成高而陡的开采掌子面,存在崩塌隐患。因此,露天矿山的崩塌防治尤为重要。崩塌防治时,首先是要掌握崩塌出现的原因以及演化规律,从而找到关键点,并充分按照防治目的以及矿山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切有效的防治崩塌的措施。
        关键词:露天矿山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引言
        自新时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时期,矿山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时期,因此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后造成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其中由于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矿山过度开发导致的问题有水土流失、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以及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绿色、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理念下,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并对存在问题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常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分析
        1.1边坡崩塌、滚石
        边坡崩塌是最为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其也被人们称为矿山塌方,它主要发生在高陡边坡上,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斜坡上的岩石或者泥土就会顺着山体滑落,进而造成滚石下跌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滑落方式是脱离母体而进行的,滚石跌落到山脚下,就会造成滚石堆积的情况发生,基于滚石堆积的规模大小,可以将边坡崩塌矿山地质灾害分成四种类型,即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边坡崩塌,其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依次升高。造成矿山发生崩塌的因素主要有地震因素、江河的冲刷、平时的降雨等,当然人类过度的开采作业造成矿山地质疏松情况,也会促使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升高。
        1.2地表裂缝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矿区开采可能会造成的地表裂缝。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数米甚至上千米,裂缝的可视深度一般为0-3m,裂缝的分布与矿区开采强度相关,开采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裂缝数量越多,通常情况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表裂缝与工作面回采方向相互垂直,在工作面不同地位的地表裂缝展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矿区形成地表裂缝之后要及时关注,定期解释裂缝的发育规律。
        1.3山体滑坡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山体滑坡,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山体受到自然力的影响,比如山体上的岩土体因为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而顺着某一软弱山体表面而向下滑动。除此之外,矿山上的岩土体还会因为受到地震波影响而顺势往下滑动,滑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下滑,另一种是整体下滑。根据山体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其规模大小可以将其分成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以及小型滑坡,这四种山体滑坡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依次递减,其中巨型山体滑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大,而小型山体滑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小。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伐,然后除去矿石上的松土和软土,降低矿区及周围的水土保持能力造成土地荒漠化的问题,随着矿区的开采规模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加,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不断严重;开矿中的山体被破损;采矿遗留的尾砂堆积,压占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随意倾倒的固体废弃物造成河道淤塞。(2)大气污染。随着采矿的进行,钻孔、爆破、废石的装载和运输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废石风化形成的颗粒物质,同时煤矸石氧化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区域空气产生污染。(3)水污染。由于选矿、采矿活动的发生,会产生含有有毒元素的矿山污水,如果有毒元素侵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清理危岩体
        对于构造裂隙较少、岩石质量较好的边坡,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对破碎、松动的危岩体进行清理,在进行清理时应该遵循“一看二敲三撬”的原则和流程,通过自上而下以及分区跳段的形式来开展,每段施工长度尽量能够控制在15m左右,严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开挖。在对坡面进行清理时,不能够存在较大幅度的凸起以及凹陷现象,特别是对危岩体坡面进行清理时,要确保通过周围实现平顺连接。对于坡面破碎或者松动的岩体,则应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来进行撬挖。清理出来的浮石需要及时清运除去,不用堆放在边坡顶部。
        3.2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
        矿产资源进行开采作业时,一般是直接劈坡进行开采作业,这也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原因,同时极端恶劣天气例如暴雨,也是引发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据此主要防治措施为:对矿山开采采取阶梯式进行,预先设置建立极端天气暴雨的排水沟,种植树木等,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水,也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举措。
        3.3加强矿山环境监测
        近些年来,随着矿山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也受到了持续性的破坏,遭受了各种形式的污染,因此政府部门要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能够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力度,在治理旧问题的基础上,防止新隐患的出现。首先就要对矿山开采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要能够按照制度化、科学化以及管理化的原则来对开采方案进行设计,并实现对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矿产企业要能够制定全面、有效的地质灾害安全防控措施,对开采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对技术工艺进行不断的更新,从矿山地质污染的根源处进行治理。
        3.4边坡加固
        在裂隙较为密集的卸荷裂隙区和危岩区,或者无法满足分台阶切坡的条件时,在清除部分危岩体的基础上,保持坡面清洁,通过锚件加挂网的方式来对危岩体进行喷护锚固,从而减缓或抑制卸荷裂隙的产生与扩展,也能使已形成的危岩体得到加固。在进行设计加固的过程中,需要把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来当作重点加固区来布置锚固工程。铁丝网固定时应注意伸出坡顶至少50cm,坡脚埋设不少于20cm。
        3.5建立环境修复工程
        ①对一些处于封闭状态的矿山,政府部门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注入到矿业开采中,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其中,政府部门可以对招商引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以通过租赁以及承包的方式来引入一些社会资金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与改造,从而能够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②在对矿山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加强技术创新,能够对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应用,同时要能够结合矿山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的受污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治方案,保证受损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修复。
结束语
        总之,矿产资源在实际的开采过程当中会因为诸如开采过量或者开采方式不当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更会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从更严重的角度来讲还会对途径灾害发生地域的行人造成安全威胁。因此,矿产开采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来实现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的大力保护,促使后期的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自身企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69-170.
[2]陈俊文.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1+173.
[3]颜国伟.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4+176.
[4]王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7+179.
[5]王军,郭帅辰,孔圣盛,王若男.露天矿山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1):235+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