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梦美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453007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航空运输业的繁荣,同时也使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机场聚集,机场已经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依托航空运输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已成为内陆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一极,形成了临空经济区这一新型经济模式,我国的临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航空助推城市化进程,机场群与城市联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得益于临空产业体系构建和空港新城规划建设,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本文立足于郑州市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脉络,从“产城”视角重点探讨其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战略;产城协同发展;政策;空间与产业;策略研究
临空经济区正在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城融合”即产业的发展以从业者为前提,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打造和谐城市。同时城市的建设又会作用于产业,加强产业调整布局。临空经济需要大型机场作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进行投资,不仅可为政府带来税收,同时也对优化及完善区域内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有重要作用。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以下是对新郑机场临空经济区产城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新郑机场临空经济区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引进不合理。
政府未明确引商指标,引入产业层次不高。另外,没有提前进行产业规划,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间的关联性弱。
(二)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集中在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高端产业建设缺乏。
对临空人才关联的商务、休闲、生活等生活服务配套建设不够重视,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良好、高效的商务环境,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智力服务机构。
(四)资金短缺。
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主要依托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开发建设,也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与资金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发。
(五)开发模式和服务的创新性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变化,对航空出行和航空运输服务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
二、策略研究
(一)强化政策引导
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政府也要加强调控。制定优质全产业链招商引资计划,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助推临空经济区发展提质增效。鼓励国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康养旅游、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引进大型企业加盟临空经济区,推进地产、文旅、商业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品质城市服务功能。政府要有明晰的产业导向,加强产业政策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设立企业准入机制及企业遴选指标,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高端航空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助推转型升级。加强与周边各类开发区的协同联动。同时,加快郑州已有产业与临空经济的有机衔接。
(二)大力发展物流,打造“点—线—面”空间发展格局,提高集群效应
发展多式联运交通体系。物流业的发展会吸引更多临空指向型产业因完善的物流服务做保障而入驻临空经济区。机场项目的产业链长,要做好区域规划,实现产城协同发展。要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提升郑州航空港区整体产业层次,实现航空港枢纽的集聚与辐射作用。新郑机场港区周边聚集的航空指向型产业,以及依托产业而建立的具备城市功能的空港新城共同促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打造“点—线—面”空间发展格局。
“点”即新郑国际机场,充分利用机场基础设施,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线”即综合交通网络,带动周边主要道路的发展及向外延伸。“面”即靠近机场周边的乡镇组成的片区,强化区域资源整合,引导重点产业发展。借机布局战略性高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布局形成临空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态势。要大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空间集聚,又会吸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康养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产生,形成集聚规模效应。
(三)引进专业人才,强化资源共享
吸引知识密集型和高端服务型产业,许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科技公司总部和科学研发机构会在机场附近聚集。因此需要配套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以便生产力和技术融合。要打造人才引进高地,改善员工知识结构,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资源互补,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激励、组织激励等手段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通,同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利用。这也将会平衡城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流量经济效应
要充分利用流量,形成人才和技术的外部溢出效应,同时助力企业实现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衔接,缩减了时间成本,周边辐射区域能迅速地集聚和扩散流量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临空经济区所创造的就业、税收及其对产业结构带来的优化作用将促进城市发展。城市需提供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和谐的生态人文环境等,从而吸引更多临空服务产业入驻,带动当地的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强港区各种功能建设,从而进一步刺激周边的生产生活需要,带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工业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使城市建设更美好。
(五)创新开发模式,打造地域特色产业
成立专业的临空地产开发公司。公司负责全面管控,遵循临空产业的空间布局,专注于投资领域,针对不同的土地性质选择不同的投资形式。判断各个机场的发展阶段,明晰投资重点,形成务实、高效的临空产业开发新模式。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营造优质的航空体验环境。通过对游客综合服务、大数据服务、安全服务以及换乘便捷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的提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乘客体验感。
三、结语
郑州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区产城融合的积极实践,对其空间、产业的效应分析,有利于空间产业的转型。目前新郑机场临空经济区产城融合已进入成长期,新郑机场作为郑州临空经济区“产城”体系的引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会日益显著。机场、产业的大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需要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和生态环境。为使郑州临空经济区健康发展,要不断完善空港物流,应加强规划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点—线—面”的发展格局,同时引进专业人才,强化信息共享,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创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马晓科.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以郑州航空港为例[J].创新科技,2018,18(06):27—31.
[2]陈林.临空经济产业聚集特征分析和经验借鉴[J].空运商务.2017(05)12—14.
[3]曹允春,何仕奇,赵冰.临空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04):56~64
[4]杨凡.航空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李豪.临空经济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8
[6]胡赵征,李守旭临空经济区空间发展模式及趋势展望[J]规划师,2014,30(11):5-10
[7]陈钧.空港经济圈临空产业集聚效应与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兼论郑州空港外向融合度的提升[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4(5):5—11.
[8]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3):17—25.
[9]金真,许刚,朱镇远.郑州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性分析[J].民航管理,2019(11):87—90.
作者姓名:恒梦美(1998,01),女,汉族,河南省商丘人,学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