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荣 李琳 王玉红
(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 735000)
摘要:农作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国家对农作物生产极为重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病虫害滋生、蔓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酒泉市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以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关键词:气候变暖 农作物 病虫害 影响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涝、极热、极旱、极冷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将会增加。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较为敏感,这将会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水平,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低温冻害、虫害等灾害的出现均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暖冬的出现会增加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降低越冬死亡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病虫害发生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对农作物的危害则会延长。根据相关专家的预测表明,从21世纪后半期往后,小麦、水稻、玉米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将会下降37%左右。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气象工作者和农业专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酒泉市是农业大市,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将会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酒泉市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各个气象要素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酒泉市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可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和构建酒泉市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确保当地粮食生产安全。
1、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气候变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气温增加,会造成病害发生期时间提前,危害期延长,危害程度增加;温度还会对害虫的发育、行为和繁殖产生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气候变暖将会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1.1暖冬的危害
温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将会产生限制作用,尤其是冬季低温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极端灾害性低温天气会使越冬害虫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进而降低次年种群的密度。而暖冬天气的出现,对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病虫越冬卵、蛹等的死亡率下降,越冬基础增加;第二年同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升高,起始发育时间也会提前,加剧病虫害·发育和繁殖速度,年发生代数不断递增,次年病虫害数量也快速上升,对农作物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冬季气温的增加,会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2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界限、越冬界限朝着两极移动
随着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将会拓宽农业病虫害的适生区域,进而影响其的地理分布,若农业病虫害受低温限制,将会朝着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散。气候变暖中的温度因素对于酒泉市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持续暖冬天气,进一步扩大了酒泉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越冬范围,其发生、危害的界限都开始逐渐向高纬度地区转移。
1.3气候变暖影响农作物虫害繁殖代数
年有效积温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上升,此时将会缩短害虫越冬期,发育起始时间的提前将会增加害虫代数,虫口量增多,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时间和危害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草地螟为例,气候变暖会增加草地螟发生代数,爆发性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加重。
总的来说,气候变暖会使农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温度上升,害虫繁殖代数也随之增加,农业受害损失进一步加重,在控制和防御害虫的过程中变得极为困难。
2、酒泉市主要病虫害
2.1蝗虫
环境温度对蝗虫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其体温也会发生改变。随着暖冬天气的出现,地面最低气温开始上升,为蝗卵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气温的增加,越冬蝗虫卵块孵化过程中所需的积温开始上升,相较于往年,蝗蝻出现时间提前,孵化卵块的效率也随之增强;春季气温的增加和降水量的逐渐上升,为蝗虫胚胎期和蝗蝻期的进行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此时蝗虫个体发育较好,种群数量膨胀,使得蝗虫灾害频繁出现。
2.2麦蚜
小麦种植过程中受麦蚜的危害较为严重,随着酒泉市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当地的农田种植条件也发生了改变,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麦蚜的生长、发育、危害强度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度的增加还会使农作物生长期内麦蚜繁殖代数增加,虫口上升,对农作物的危害时间延长,对小麦的危害强度加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3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市频繁爆发成灾,给马铃薯生产、农民增产增收、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发生特点是: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发病程度重。近年来,酒泉市马铃薯晚疫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根据林传光等的研究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是通过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内越冬,而带菌的种薯则是次年主要的侵染来源。结合酒泉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规律,不难发现每年6~7月份的温度和降水对马铃薯外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则为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降水量的增多则会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加大。
3、酒泉市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3.1强化监测,不断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系统
应对农作物加强监测,以对病虫害生存规律进行了解,通过构建病虫害预警系统,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行完善。在分析研究后,还能科学预测、合理分析未来发生或者是即将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监测部门需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控,以对其的生存规律、繁殖方式等进行全面掌握。除此之外,收集、整理相关的农作物病虫害数据也是预测未来病虫害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才能制定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病虫害办法。
3.2增强组织,保证技术规范到位
对于酒泉市当地政府部门来说,应将领头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农业部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并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完善的预防措施。同时应加强部门合作,共同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酒泉市气象局可与当地植保植检站加强合作交流,发挥部门优势,共同服务酒泉市病虫害防治工作。气象部门可提供天气预测周报、各季及全年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各时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易发程度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等素材,市气象局每日制作《酒泉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预报》影视节目。定期开展座谈,共同探讨、逐步完善协作机制。
3.3开展综合防治,降低病虫害损失
首先,农业部门可出台相关文件,倡导农业防治,积极鼓励农民加大抗病虫害农作物产品的种植,并做好松土翻耕工作,以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还要及时除草,以降低病虫害的滋生。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施肥和水分供给工作,如合理使用氮肥,以提升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其次,可选择药物防治。农业全生育期内需要使用到农药,但应合理控制药量,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宜的分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邓振镛,张强,王润元,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对甘肃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281-287.
[2]吴兆峰,钟宝太.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J].农林科技,2013(5):230.
作者简介:靳荣(1976-),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职业:酒泉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