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林县青稞气候条件分析及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防御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格桑卓嘎
[导读] 针对青稞的生长特性及环境要求,
        格桑卓嘎
        (西藏米林县气象局  邮编:865000)
        摘要:针对青稞的生长特性及环境要求,根据西藏米林县的气候特点,分析了青稞种植的有利气候与不利气候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有利于促进青稞优质高产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提高青稞的品质与产量,促进当地青稞产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青稞;气候条件;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引言
        青稞是一种重要的高原谷类作物,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种植地带在西藏、青海、四川甘孜州地区,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粮,也是当地增产增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特色农作物。
        青稞特别耐寒,是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一年一熟的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海拔4500米以上高海拔高寒地带和广袤草原深处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粮食作物,也是谷地、湖盆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在西藏,青稞品种资源很丰富,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品种多达十几个,有时在同一地区可以有7~8个青稞品种。其分布地带环境与气候条件基本具有以下相同特征: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土质酸性不强,温度凉爽,年均适宜温度在8℃至10℃之间,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上,这种环境很适宜青稞生长。
        米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平均海拔3700米,属于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2℃,年降水量641毫米,日照充足,非常符合青稞[适合哪一类青稞?]的种植条件,是本地种植业的主要作物之一。但米林县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其中春旱、冰雹和暴雨等对青稞等农作物影响较大。为此,本文根据气候条件分析了米林县青稞种植的优势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影响,提出了预防、优化青稞种植技术等方面着手,对有效提高青稞产量及质量建议。
1青稞种植所需的气候条件[这部分内容应来自于参考文献,要注明用到哪些参考文献?]
1.1 温度条件
        青稞与其它多种谷物相比区别较大,喜温凉气候,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五日滑动平均温度稳定达到3℃以上即可栽培种植。年均温度0℃以上的积温在1300-1400℃之间,青稞便可正常生长,而且在年平均温度为0.3℃、年降水量仅为100mm的地区也能够正常生长。青稞播种后,温度达到0℃-1℃时青稞便开始发芽,当地温高于7℃且距地面5cm处的土壤温度达到8℃时,进行青稞播种不仅可以较大提高其出苗率,还可以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温度的上升会使分蘖速率提升,当气温升高达到12℃左右时,青稞的分蘖速率达到最高。在灌浆期,温度升高将会加快籽粒的灌浆速度。当气温达到14℃时,最适宜青稞籽粒充实,15℃时对灌浆最为有利,即有利于增加青稞的千粒重,提高产量与其品质。温度下降,籽粒的灌浆速度将会显著减慢。当气温低于-2℃时灌浆将会停止。
1.2湿度条件
        青稞与其它禾谷类作物不同,不仅抗寒能力强,而且耐旱能力也较强,制造1千克干物质需水300-450千克,每亩耗水量120立方米,相当于当地180毫米降水量,从播种到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即可满足青稞生长需求。青稞幼苗期不需要太多水分。如果幼苗期田间水分过多,则需要及时排水。进入拔节后,需水明显增多,抽穗期需水量最大,此时缺水一定要及时补充,否则会严重影响产量。
1.3日照条件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它在高纬度、日照并具有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没看明白?什么条件下会缩短生育期?后面有什么内容与之对应?],会缩短生育期。
2 米林县青稞种植的有利及不利气候条件分析[这部分内容应为自己的具体工作,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自己的工作,就不能算论文,只能算科普。这一点必须明白!
这是你的具体工作。将分析过程用一个表格列出来,分别标明各个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性如何,有利、不利同时分别标注出来,然后再分别叙述,文章就充实多了。
用列表形式补充青稞生长季各个发育期的光、温、水数据:
1、统计米林县青稞从播种到收获各个发育期的平均时间。
2、统计各个发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光照时间等气候要素。
3、分别说明各发育期气候条件的利弊]
        米林县年平均气温8℃-9℃,冬季平均气温约1.5℃,春季平均气温约8.5℃,夏季平均气温约15.8℃,秋季平均气温约9.7℃。年均降水量约645毫升,8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
        2.1 米林县青稞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米林县的气温规律与青稞生长阶段所需温度规律吻合,成就了青稞种植的有利条件。
        米林县此时处于夏季温度正高,是青稞生长正处于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对青稞此时的发育生长极为有利。
        米林县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大气层厚度、空气密度、水汽含量和大气气溶胶含量相应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大,其中紫外线辐射强度尤为显著;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比平原地带高,太阳辐射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可给予植物生长充分的日照条件,日照充沛,为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2.2米林县青稞生长的不利气候条件
3 米林县青稞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
        米林县东西狭长,西高东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并存的特殊气候,同时也形成了当地青稞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3.1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干旱是米林县青稞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近些年来,米林县干旱发生次数呈增多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来,米林县干旱事件高发,这是由于气候趋于变暖,降水持续较少所致,2009年干旱程度达到最高。干旱灾害直接威胁米林县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在青稞正值生长的春季和夏季都会出现干旱,此时刚好是青稞出苗和孕穗时期,一旦发生干旱灾害,对青稞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尤其是夏季旱灾,青稞难以顺利分蘖,严重时会导致青稞苗大量死亡。同时抑制牧草生长,草场退化,进而导致土壤沙漠化加快,对畜产品生产极为不利。其中米林县、卧龙镇、里龙乡东部一些村庄为重旱区,扎西绕登乡属于中旱区,干旱轻度发生区包括羌纳乡、南伊珞巴民族乡、丹娘乡、派镇等(图1)。
        
图1  米林县青稞干旱区域划分
2.2冰雹灾害及应对措施
        冰雹是米林县青稞生长期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冰雹出现范围相对较小,时间较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常伴随着暴雨、大风一起出现。米林县一年中3-11月均可有冰雹天气,其中春季冷暖交汇比较频繁,对流比较旺盛,3-5月为冰雹高发期,其中西部的卧龙镇属于米林县冰雹高发区域,里龙乡、扎西绕登乡和米林镇为冰雹次高发区,南伊珞巴民族乡、羌纳乡、丹娘乡及派镇等冰雹发生相对较少(图2)。青稞幼苗期遇冰雹,会砸坏幼苗,成熟期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致青稞大面积倒伏等,严重影响青稞产量和品质。
           
        图2  米林县冰雹灾害区域划分
2.3暴雨洪涝及应对措施
        受雨热同季影响,米林县降水多在每年的3-9月,期间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其中4月和7-8月极易发生强降水天气,形成暴雨洪涝灾害。米林县洪涝灾害以东部地区为主,其中羌纳乡、丹娘乡和派镇为洪涝高发区,东部部分地区为洪涝灾害中高区域,而米林镇、扎西绕登乡、南伊珞巴民族乡、里龙乡及卧龙镇洪涝灾害发生相对较低(图3)。米林县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期正是该地青稞充实籽粒阶段,强降雨天气一旦长时间出现,便会造成青稞根植缺氧淹死。因此及时应对、防御暴雨,对青稞收成有着重要影响。
               
图3  米林县暴雨洪涝灾害区域划分
3 米林青稞优质高产的气候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干旱监测预警及防御
        为避免旱灾发生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在青稞播种时需要实时关注土壤湿度,及时引水灌溉,如果条件不允许进行引水灌溉,则需尽早进行储水工作,以便应对旱灾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保证青稞生长期所需水分。米林县气象局对气象变化需加强监测,通过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及时有效获取相关气候数据,预测预报天气气候发展趋势,及时发布干旱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开展农田浇灌。科学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有效缓解土壤干旱现象,降低干旱灾害对青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 有效开展人工消雹
        在冰雹多发季时,米林县气象局要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天气预报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统筹做好防雹准备工作,针对农田区提前进行人工防雹预备。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工消雹作业,降低冰雹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还可通过在农田附近大量种植树木,人为干预地貌的方法来阻止冰雹云的聚拢,以便能实现抗雹减灾的目的。
3.3 掌握气候资源特征科学种植管理
        开展米林县农业气候资源论证,掌握青稞种植期气候资源特征,合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并有效趋利避害,通过选育抗逆性强青稞品种、适时播种等尽可能避开不利气候影响。针对
暴雨不利影响,米林县气象局在及时准确监测降水天气及降水量时,做到准确有效,能够在暴雨来临前做出有效预警,并能迅速传递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提前在田地间疏通沟渠,降水过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确保田地不会出现大面积渍涝而使青稞大量死亡。
4结语
        米林县自然气候条件对青稞生长非常有利,在做好预防气候灾害的同时,再结合适当播种调整,按照青稞种植的土壤条件适时整地、青稞生长规律适当提早播种、合理分配青稞田地种植密度、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工作,更能保证青稞的优质高产,提升我县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哪里引用?要按序号标注在对应位置。]
[1]洛桑加参.青稞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8(22):41.
[2]扎西志玛.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8(17):68.
[3]巴桑杰布.青稞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山西农经,2018(14):87.
[4]翁姆.香格里拉市发展青稞特色产业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5):195.198.


作者简介:格桑卓嘎(1989-)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市米林县人,本科学历,十级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研究工作。

一、问题分析
1、文章仅结构的八大组成部分符合科技论文格式要求。
2、写作风格介于科普与服务材料之间,不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要求。
3、研究论文不能只写结论,要写分析过程,更要多用图表、数据、框图或公式说话。
4、论文的层次结构需要调整。
二、修改建议
1、题目要切题、简洁、有吸引力,已修改,供参考。
2、文章结构
引言:上网查青稞气象的相关论文,整理出别人的研究成果,找出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正文:(多用图表)
1.1青稞的生长环境与气候指标
青稞的价值(几句话)
青稞的空间分布
青稞的气候指标
1.2米林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
米林的地理环境
米林青稞生长季各生育期的气候要素(平均、极大、极小),用图表说明
1.3米林青稞种植的有利与不时气候条件分析
有利气候条件,重点强调对品质的影响
不利气候条件,重点强调能产量的影响
米林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概率,用图表说明,重点强调危害程度
1.4米林青稞优质高产的气候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如何利用有利气候资源、规避不利气候影响的技术措施
预防突发性气象灾害的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的注意事项
1.5应用举例
结语:总结性成功之处2-3点,有待深化研究之处1-2点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如有时间,可到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网站上找一下2014.04.23我的“科技论文写作及工作体会-”讲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