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企业培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 赵文涛
[导读] 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赵文涛
        中国南方电网党校和培训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530


        摘要: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包含深刻的内涵,对各个行业来说,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更高质量的提升,如何得到更高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控体系。
        关键词:企业,培训,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各个大型企业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探索出一条比较适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模式。虽然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员工成长的重要支撑,各个大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把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培训良莠不齐,企业自身的培训也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如果培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未能收获与之相匹配的效果,那这个行业是不能长远发展的,所以,提升和促进培训高质量发展,成了企业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提升培训质量,首先是从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其次是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之后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最终形成闭环管理,从思想认识、操作方法和机制建立三个层面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一、提高对培训质量管理的认识
        如何提升培训的质量、促进培训高质量发展呢?一是让企业高层真正的重视培训,企业的高层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处理,培训业务在传统的管理者眼中,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业务,因为培训不但不能立即给企业创造利润,而且还要增加企业的成本,如何让高层真正的重视培训呢,关键是让高层看到培训的效果,只有培训真正成为业务的合作伙伴,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业务部门才会积极配合培训,企业的高层自然也会重视培训。二是要让参培人员觉得培训有效果,培训需要占用参培人员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如果培训没有效果,那大家要么不愿意参加培训,要么只是把培训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而不是把培训当做提升自己能力和绩效的手段,这样长此下去,培训就彻底丧失了在企业的地位,沦为可有可无的业务,这样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只有让参培人员感受到培训对自己工作的帮助,感受到通过培训能让自己工作能力得到增强、效率得到提高、业绩得到提升、职业得到发展,员工才会踊跃的、用心的,积极的投入培训,培训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得到认可。
        要得到企业高层对和参培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就要提升培训的质量,让企业高层、业务部门和参培员工都能看到培训的价值。提升培训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外在和内在,外在就只指提升培训的组织管理质量,让大家感觉到培训组织井然有序、学风严肃活泼、形式丰富多样、教风教学严谨、培训资料齐全等,要从加强培训实施、活动组织、纪律管理等方面加强。内在是指提升培训的效果,让学员感到培训对自己工作有明显的帮助,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显著提升,让组织看到学员通过培训明显改善绩效和提升业绩。


        二、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管理方法
        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质量管理方法,一是要制定科学的需求调查方法,企业培训与在校教育有所不同,在校教育主要是系统的教授基础和理论,而企业培训更注重在短时间内提升员工的能力短板,如何寻找短板,从而针对员工短板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依靠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寻找员工的能力短板,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传统的培训需求分为组织需求、业务需求和个人需求,组织需求是指从组织的层面,要求员工掌握一些通用的、宏观的知识,业务需求主要是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提出员工需要提升的知识和技能,个人需求是直接了解即将参培员工对培训的目的和需要,这三种需求所占的比重根据不同培训班的类型而不同,但是,不管什么培训班,建立训前需求调查机制是完善培训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二是要严把课程师资的配置关,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配置是教学内容策划的关键,建立科学完善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机制,之后的培训课程设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尽量满足大多数学员的共性需求,让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幅提高。根据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匹配合适的课程,能让培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课程的设置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可以采取交流研讨、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设置课程。师资选择方面,要针对学员的特点选择师资,不一定要求师资有多高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主要是要通过设置最佳的教学方式,让学员获得最大的收获。
        三是要制定科学的训后考核机制。考核是一种检验培训效果的手段,不是培训的目的,但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将培训的效果显性化,关键是建立训后考核的机制,会让学员在参培时就意识到学习成果是要检验的,给学员适当的压力,会让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是加强培训质量的闭环管理。培训质量监控,是指遵循“PDCA”循环工作法原理,对培训项目的方案策划、资源准备、项目实施、总结反馈、优化改进等全过程实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并以培训质量监控为重点,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全过程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监督效果,确保教学质量监督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实现教学质量监督的体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三、制定完善的培训质量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监督工作机制,落实监督责任。在总结前期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监督手段,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监督手段,规定监督范围,明确监督流程,落实监督责任,严肃监督纪律,实现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提升监督能力。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攻克监督难点,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全覆盖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组建相对固定的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组,加强对教学质量监督组成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各项监督业务流程和关键节点,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培训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三是深化监督成果运用,严格监督整改。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的同时,要深入研究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发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为培训策划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四是加强培训档案管理,规范档案检查。加强培训档案管理,明确培训档案目录清单,将档案分门别类归档,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培训事业发展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建立档案检查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培训档案检查更加规范高效,同时,通过档案检查深挖培训档案价值,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简介:赵文涛,男,硕士,高级经济师,有15年中央企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经验,现在中国南方电网党校和培训中心从事培训与评价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