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气象服务中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张训亮
[导读] 因气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气象行业内部累积的气象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加的趋势。
        张训亮
        (武宁县气象局  332300)
        摘要:因气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气象行业内部累积的气象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加的趋势。现阶段,国家气象局储存了总量达到PB级的气象数据信息,且每年也以这个级别进行递增。气象数据包含地面观测、数值预报产品、雷达、卫星等不同种类的气象观测和产品数据,且都是从不同观测站点收集而成。这些观测站点采集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要素数据信息共同组成了气象大数据。本文结合武宁县气象局使用气象大数据实际,重点分析了气象服务中大数据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  大数据  应用  发展   
引言
        气象大数据具有丰富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可为气象部门提供内部业务服务、公众服务、科研服务等不同种类的气象服务。其中内部业务服务主要是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提供预报产品制作、气象数据查询或者入库等的功能;气象科研服务则是通过分析气象大数据、评估气象灾害风险等的升值服务功能;公共气象服务则是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气象观测大数据,并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及农业、交通、海洋等行业提供方便。尤其是近些年来,大数据应用的优势开始彰显,且在社会行为分析、政府决策、公共安全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这其中也涵盖了气象领域。气象部门在为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气象服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气象数据及相关行业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基于海量数据之上的气象服务“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该背景下,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创新气象业务的关键性议题。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气象服务现状
1.1 气象服务对象和渠道多元化
        现阶段,气象部门形成的多年传统习惯和自身固有的基础条件是气象服务的主要来源,其渠道则是传统的半自动和半网络化,在收集整理气象数据信息和公众意见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反馈机制,使得气象部门很难对自身需求进行准确定位,且不能及时调整。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气象部门应当为受众者提供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渠道,为了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产品,各个行业及社会大众在了解所需气象服务的同时,还能对信息进行咨询和意见反馈,进而为气象服务的不断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定制的个性化气象服务已逐渐成为能否被行业及社会大众接受的新标准之一。
1.2 培养气象服务的用户思维
        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及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获取所需的气象服务信息,能否提供受众者所需的气象服务产品,是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当前,还有很多气象服务模式仍旧是传统的天气预报和简单提示的方式,缺少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气象服务产品。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气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还属于半成品,用户对其的满意度水平并不高,用户对其的依赖性水平逐渐降低。
1.3 气象资源的再整合
        由于气象部门竞争机制的缺失和垄断式的服务理念。使得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服务的被动式和粗放式特征明显,海量的气象观测数据信息只是单纯储存,在筛选、细分信息时的能力不足,针对气象感知度高的数据,缺乏有效的收集和融合,挖掘数据信息更是空谈,降低了气象资源的实用率。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大数据平台的开放政策,使得气象部门开始对气象信息资源整合进行认真思考,进而最大化的挖掘气象大数据。


2、武宁县气服务中大数据的应用
2.1预报预测
        “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通过相关关系对过去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直以来,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是气象部门永恒的追求,也是气象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当前灾害性天气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天气现象发生形式进行准确预报,精确发生地点和时间,并对天气过程强度进行准确预测。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精细化程度高、格式统一、内容丰富的数据资料信息。相关实践结果表明,平均后的多模式集合效果比单模式好,且预报误差较低。当前,因多模式的集合预报可以有效增强天气预报质量,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也是应用大数据的典型案例。
2.2指导农业生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天气预报在影响人们日常出行的同时,还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将气象大数据结合社会科学或商业行为,可以将其的价值全面展现出来,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大数据的影响较大,借助于气象数据可为农民各项农事安排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2.3防灾减灾
        “立足体量巨大、 类型繁多的数据载体与云计算、感知方案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大数据预测” ,有利于对气象决策工作提供深层次的服务。防灾减灾是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责,能否高效完成直接影响其的社会价值。而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结合起来,并结合历史气象数据、灾害性统计数据、人口条件等方面的数据,对房屋建设和建筑设施选址等灾害性防御工作提供指导。
3、气象大数据发展对策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工作,都是通过人的思维成果开展指导的。大数据技术只是众多工具中的一类,不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问题的解决还需通过人的思维完成;只有想清楚后,对应的处理流程则可以交由信息系统重复运行,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在开展某项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该项工作的负责人都没有想清楚,大数据不但不能帮忙,还会将事情搞得更糟。因此,人才条件是决定气象大数据应用成败的关键。为了将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了将基础性工作做好外,还要加强人才队伍方面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①建立起对应大数据管理运营的数据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和专业的数据管理团队,是难以发挥出大数据分析的功效的。②建立起一支精干的数据分析团队,并拥有一个灵活适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平台。
        气象服务中的大数据应用,在为气象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了气象服务方向和目标的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分支。通过气象大数据对气象服务产品进行制作,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在处理和分析气象大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MapReduce分布式处理技术,该研究设计云环境下的气象大数据服务框架为气象行业大数据服务奠定了基础。云环境下的气象大数据应用在加快气象行业信息化的同时,还能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增强气象服务质量,提升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气象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机遇。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时代发展步伐密不可分。在气象服务中引入大数据,在对现有服务瓶颈进行突破的同时,还能增强服务能力,将其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贞宏 , 杨益 , 李杨 ,等. 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J]. 数字化用户 ,2018(09).
[2]?崔 巍 . 大 数 据 在 气 象 服 务 中 的 应 用 与 分 析 [J]. 低 碳 世界 ,2016(26).
[3]?杨承睿 , 任芳 , 马楠 . 试论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8).

作者简介:张训亮(1992.06),男,汉族,江西上饶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11级,从事计算机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