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张静
[导读]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传统
        张静
        宁阳县伏山镇农技站,271408


        摘要: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传统,不仅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膳食,同时也是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对于农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高产种植是未来小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求种植户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种植技术,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不断寻找小麦高产栽培方式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麦;高产种植;病虫害;技术创新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栽培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只有不断探索高产栽培技术,并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小麦的质量与产量,本文通过小麦种子的选择、处理,深耕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探索
(一)小麦种子的选择
        小麦选种是种植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小麦后期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种植农户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按实际需求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以及抗春寒等不同需求的小麦品种。如果是新型小麦品种,建议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次,小麦种子在种植之前要进行充分晾晒,选择日照强烈的天气。看出在平坦的空间内,每隔五小时翻动一次,如果日照充足,在三天内可完成晾晒,但是要保证晾晒过程翻动的均匀性,如果发现外观、品质不好的小麦种子可进行剔除,以此提高小麦的出芽率和成活率。
(二)实行合理的种植密度
        小麦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营养成分,因此种植密度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但是种植密度需要结合小麦本身的成长特点以及土壤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当地土壤较为肥沃,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当地土壤营养成分略微不足,则要适当的减少种植密度。另外,种植户也应考虑小麦的生长范围,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即便土壤中的养分足够,但是由于小麦之间的相互遮挡,可能导致光和作用不足,从而影响生长,因此种植密度还需要注重小麦之间的透光性和通风性。
(三)做好合理日常灌溉
        小麦的种植在春季阶段,而小麦的重要生长则主要在夏季,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大,因此需要注重灌溉,帮助小麦保持自身的水分含量。小麦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是如果水分充足,可以有效提高根系吸收营养的速率和数量,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小麦产量,要保证生长阶段的水分灌溉。在育苗期土壤含量控制在50%左右,在拔节期土壤的含水量则控制在70%左右,如果当地天然降水量充沛,则不需要灌溉,如果天然降水量不足,则需要适当进行增水灌溉。另外当土壤水分含量在80%以上,必须进行排涝,水分过多会为小麦田地中的病虫害提供便利生长条件,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质量。
(四)优化小麦水肥管理
        小麦在成长阶段对于水分需求量较大,农户应每日进行巡查,其中以土壤湿软松弛为标准进行灌溉。

施肥之前可进行土壤测评,通过数据了解土壤缺乏哪类肥料或哪类元素,不要盲目施加肥料,那样反而可能造成营养过剩,追肥可以与灌溉同时进行,养料会随水分逐渐下沉,渗透到土壤深部有利于小麦根系吸收,一般追肥过程中主要以添加钾肥和磷肥为主,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
二、小麦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加强科学化的种植管理。首先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表面湿热,这为大部分的病虫害提供了滋生的必要条件,所以种植户应注重田间地头的巡查与管理,发现降水过多要及时进行排涝,也可是先喷洒相关农药进行防治,防止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随着当前人们对于无公害化粮食的重视,生物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更加广泛的被应用,这两项技术减少了化学防治手段中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对于人体健康更加有力,但是需要相关种植户提高人力成本,但是也能相应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建议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物理防治方法
        小麦种植过程中,物理防治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上文中说到的土壤深耕就可利用日照对土壤进行晾晒并杀死病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害虫的向光线,在田地中架设人工照明灯源,并进行物理捕杀。虽然物理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化学农药的污染问题,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前期效果不够明显,很容易耽误病虫害的防治时间。在日常的田间管理中,农户也要及时进行巡查,并清除杂草杂物,不给病虫害提供有力的生存环境。在灌溉过程中要控制水分含量,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如果天然降水量较大,须及时进行排涝。
(二)生物防治方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生物防治方法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绿色手段和技术,具有效果显著、速度快的特点,避免了物理防治方式的弊端。生物方法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相生相克”等方式,引入各类害虫的天敌,例如在小麦种地地区增加寄生蜂、捕虫鸟、捕虫家禽等都能够有效降低田间害虫的数量。化学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多年的使用中逐渐激发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很多地区的害虫出现了生命力强以及耐药性的特点,但是利用物理方式效果较慢,很容易耽误了种植以及收割的最佳时节,生物防治方法虽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很多生物属于外来物种,对于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一定影响,需充分进行评估才可投入使用,要保证生物数量在人为可控的范围内,要避免外来入侵物种的大规模繁殖而产生的其他负面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因此注重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针对小麦增产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优化路径,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马丽,陈红伟,周胜利.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0(24):61.
[2]曹江伟.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4):15.
[3]郑永平.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8):72.
[4]孙俊英.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研究[J].神州,2020(20):250.
[5]穆海成.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20(12):44.
姓名:张静,本科
省市:山东省泰安市,民族,汉,出生年月,1976年11月1日,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粮食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