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文杰
(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局 432100)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密不可分,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提供天气变化预测,工农业生产,预防和预测,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大数据的发展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大数据收集和处理使决策者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决策和判断提供数据支持。作为气象部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灾害以及预防和预测,我们将通过应用大数据来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将在提高气象部门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水平,提高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于气象服务,以为开发它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气象服务;应用;发展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已逐渐成为流行的词汇。关于“大数据”的定义,麦肯锡,一家享誉全球的咨询公司,已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收集功能来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其具有海量的数据和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个功能,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功能。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证明了它的好处,并且在社会行为分析,公共安全和政府决策以及气象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气象局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各种气象服务,它们都依赖于气象数据和相关工业数据的处理,而基于大量数据的气象服务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大数据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将是未来气象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1.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理念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关键,庞大的数据资源推动了各个领域的量化进程。不过如果只有庞大的数据而不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是不可能从海量数据集群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气象行业是信息化建设较早的行业,气象数据和产品庞杂且丰富,涉及地面、高空、雷达、卫星和各种数值模式预报等数据,基于这些海量数据之上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及其他专业气象服务等行业内部的价值已被充分认识并挖掘或处于更深层次的挖掘中,而这些海量气象数据与其他行业的关联服务仍在探索阶段,需继续开拓创新。因此,大数据应用于气象服务的理念,应是将非气象类的数据资料与地面观测、雷达、卫星和各种数值模式预报等海量气象数据结合碰撞、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最终提取价值信息.来实现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2.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也已陆续开展。气象部门与旅游、交通、环保等部门开展战略合作,挖掘出气象数据与这些行业间数据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旅游资源丰富的广东、江苏、湖北等省气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气候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并在近几年联合旅游部门结合不同时期花期特点,推出各色花期预报服务产品,社会反响良好,为游客提供了有价值的出行参考。
2.1 缺乏多元化数据来源渠道
我国气象部门的服务模式主要沿用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式,大数据思维模式还没有在现行的气象部门得到广发应用,数据的处理也受到传统的模式影响,沿用着传统的半自动化半网络化实现的,来自社会多渠道的信息还没能够实现与气象信息的有效整合,进而产生数据汇集的局限,缺乏多元化信息来源。这种多元化数据来源方面的局限也和我国目前的社会资源有关。要达到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仅仅依赖于气象系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多方位渠道来源,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数据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够确保大数据信息的全面性,才能提高大数据处理的参考价值。
2.2 数据的收集和整合不完善
我国气象资料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存储模式,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改进的过程需要对历史信息的再次整合,达到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再次开发利用,发挥历史数据的价值。在对历史数据的处理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这样才能够形成对气象数据感知度高、融合度高的大数据。因此,需要建立起对历史数据信息挖掘、收集和整合的相关机制,从而实现历史数据库的完善。
2.3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产物,要在是生活中落地生根,还需要将社会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还需要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已经着手与社会各界进行多方合作,通过气象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气象大数据存储基地,形成气象大数据应用和存储的基础资源。但是,在基层设施建设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信息汇集、传输和存储等环节。我国地域面积大,气候复杂,尤其在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环境更加恶劣,要实现大数据信息的汇集和传输,还要加大在不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够使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打开,才能够实现数据传输渠道的畅通,才能够使气象大数据参考数据更加全面。
2.4 大数据思维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气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而我国的气象数据和运作模式还沿用这传统的方式,依赖
于天气预报和简单的气象提示来满足对当前人们日益提高的气象
需求,显然存在许多方面的缺失。要改善气象服务,不仅要改变
现有气象数据的多渠道来源,还要提高气象服务的大数据思维,
与各行业信息相融合,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参考。
3.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发展
3.1 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的途径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气象服务的途径也多种多样,通过手机短信、声讯、手机APP软件平台,网站和微信等多种渠道,对气象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对带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相应的影响进行发布,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实现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气象知识的普及。
3.2 大数据在减灾防灾方面的应用发展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分不开的,通过大数据对大体量数据的汇集和云计算对数据的处理,能够实现对包括地质结构、气候变化、灾害发生条件等信息的综合判断,从而得到气象灾害发生的参考数据,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提前预知。
3.3 大数据气象预报预测方面的应用发展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通过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综合处理,实现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能够实现对天气的预测,降低自然灾害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我国气象部门的主要目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气象预报预测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持。结合实时的气象数据信息和历史数据,对气候的变化、洋流和大气流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爆发的大小和时间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自然灾害和气象变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气象变化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做出可能性判断。
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气象服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机遇。气象事业能发展壮大,跟气象人紧跟时代步伐密不可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将有助于突破现有服务瓶颈,开拓气象服务新思路,提升服务能力,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贏。
参考文献
[1]唐作佳, 邓树荣, 唐小琴,等. 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18, 008(003):24-25.
[2]李梓贤. 大数据时代的气象服务应用分析[C]// 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0.
[3]苗亚琼. 浅析气象服务中的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 000(014):156.
[4]李强. 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微[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030(020):6-7.
作者简介:饶文杰(1969.08),女,汉族,湖北,大专学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