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卢平
河南省卢氏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4722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我国牛羊的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同时也伴随着牛羊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果不能有效采取有效防治方法,会对畜牧养殖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牛羊包虫病发病机理,摸索当前牛羊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帮助养殖户降低损失,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关键词:牛羊;包虫病;传播途径;诊治技术
引言:包虫病也被称作棘球蚴病,通过棘球绦虫幼棘球繁衍寄生虫,形成的寄生虫病。 棘球幼虫囊泡呈现的是无色透明状态,大小各不相同,生长于囊包内部诸多头节。部分子囊还会产生外生囊,倘若此寄生虫进入牛羊体内,会造成牛羊感染包虫病,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另外在广泛的传播下会引发大批量的牛羊相继死亡,因此对于牛羊感染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诊断的研究至关重要。现如今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生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动物的肌体较为复杂,很容易产生疾病的爆发。尤其是牛羊脑包虫病的爆发会导致大片牛羊相继传播,直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牛羊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与临床症状
1.1传播途径
一般牛羊感染包虫病的具体传播源源于狼、狐、狗等动物,因为部分包虫病感染病原区的养殖户,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会将牛羊宰杀时留下的内脏喂狗,狗食用了包虫囊,引发了包虫病的感染。部分牛羊内脏中的感染虫数多达上百、上千,他们在动物食用之后能感染动物体内,甚至将虫卵遗留在动物的粪便中,在狗舔食时会造成皮毛感染。甚至有部分人畜共饮水源中,虫卵会出现在水源里,造成间接性的感染。
1.2临床症状
从牛羊包虫病的临床症状角度来看,主要分为感染前期和感染后期两个时期。感染包虫病的牛羊前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是随着脑包虫的不断长大,使牛羊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现象。如果幼年牛羊食用含有包虫卵污染的饲料,就会进入脑组织在牛羊的脑膜或脑组织内移动,使牛羊引发炎症,进而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现象。牛羊包虫病感染后期的诊断主要是从时间判断的,一般指已感染8个月后左右。牛羊包虫病感染后期牛羊会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不起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另外六钩蚴存于脑内已经成长为多头构成仓囊,压迫牛羊脑部两侧半球,导致牛羊出现角弓反张症状。伴随着病重的不断加重,牛羊会出现皮肤隆起,头骨松软、食欲废绝等症状,最后导致牛羊死亡。
2.牛羊包虫病的诊治与防控
2.1诊断
针对牛羊包虫病诊治环节,首先要对感染包虫病的牛羊通过临床检验,发现是否存在持续性圆圈转动的现象。如果圆圈弧度大,说明牛羊体内会存在虫卵,一般来说寄生于牛羊体内的虫卵较小,寄存时间也会是9~10天左右。如果在牛羊感染后期发现疾病的牛羊出现了视力模糊等现状,可以将其判断为包虫寄生于牛羊左脑中。
2.2治疗方案
针对部分感染包虫病的牛羊需要明确牛羊群体存在的病情,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模式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办法。
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方法,针对感染包虫病的牛羊可以使用40克的吡喹酮并搭配相应的溶液进行皮下注射,按照药物用量标准,使用20%浓度的甘露醇进行注射,同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然后再使用15毫克的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根据临床实验数据总结,此类用药可以使牛羊包虫病治疗疗效达到80%。值得注意的是在牛羊进行药物治疗环节,针对药物的用量需要根据牛羊的不同,合理的对于药物用量进行控制。其次,就是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前期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刀片、棉签、缝合线、碘酒和酒精等。
在实施手术时,首先先对于寄生在牛羊脑脊髓表层的虫体进行摘除,具体的临床处理手法是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处的位置,适当的开展相应的外科手术,可以先借助注射器对于囊中液体进行吸取,使囊体不断缩小之后再摘除虫体。此类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实际手术过程中使用耗材料费用成本较高。
2.3牛羊包虫病的防治建议
2.3.1加大对于牛羊包虫病的普及宣传力度
当前部分养殖户在牛羊养殖时,对于牛羊包虫病缺少一定认识。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疾病养殖和防护方案。因此,需要加大对牛羊包虫病等疾病的科技技术教育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到脑包虫病的危害、牛羊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以及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够使部分养殖户提高群防群治的意识。杜绝牛羊发病之后随意乱丢牛羊尸体,造成野生动物群体的感染。除此之外相关机构还要配合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相应媒介平台,向养殖户普及野生动物疾病与家养动物疾病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部分养殖户的群防意识。
2.3.2加强家养犬种的管理和野狗治理
犬狼类的食肉动物在食用患有牛羊包虫病的动物后,会加剧其他饲养区域内的传播,为了有效防治病原的进一步扩散。在合理的饲养区内限制犬类动物的活动,对于野生犬类要加大驱逐力度。尤其是对于野狐等野生动物要实行野生动物疫情的动态检测,结合本地区的病情特点、技术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对于一定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脑包虫病的发生区域进行布置,并对动物疫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3.3严查肉类食品安全问题
包虫病是动物源性疾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包虫病也在不断的成为某些畜牧从业人员养殖时形成的职业病,而存在的中间宿主涵盖了家禽野生动物等多个群体。因此防治包虫病,不但是生物学范围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家畜高发病的死亡病例因素之一就是包虫病。因此做好日常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现如今的牛羊养产品是为了供给人们的消费,屠宰场需要严格落实肉食动物的卫生检疫工作,避免存在私屠乱宰的现象。针对一些患病牲畜的肝和肺不能随意丢弃,或是喂养宠物,应集中进行焚烧,以挖坑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使部分动物群体间接感染。
2.3.4开展全民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部分养殖户缺乏牛羊包虫病的认识,在进行牛羊饲喂时没有定期养成个人防护卫生习惯,因此需要相关负责人和部门机构加强对于养殖人员的监管,要求他们定期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尤其是对于感染包虫病比较严重的地区,让每一个养殖人员都需要养成饭前洗手,处理完动物之后要定时清洗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包虫病流行区域,对于当地的狗和动物群体需要定期做好驱虫检测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牛羊发病率较高的包虫病进行探讨研究,摸索当前牛羊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并结合临床诊断提出了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实施动物疫情动态检验等疾病预防方案。借此完成疾病的检测监控和防治工作,通过不定期的驱虫,严控感染,控制流行,促进我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段丽萍,赵贝,王燕飞,吉雅图,敖登高娃,佗拉,刘俊猛.乌拉特草原动物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控[J].畜牧与兽医,2020,52(10):102-108.
[2]徐万祥.临夏州羊棘球蚴病(包虫病)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20,40(02):87-88.
[3]玛依拉·艾尼瓦,马力克,王冰洁,钟旗,闫昊,马站,李威,吕丽丽,张壮志.新疆伊犁地区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重点县家畜感染包虫的基因型[J].中国兽医学报,2019,39(12):2356-2363.
[4]李青修.防治牛羊脑包虫病的策略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