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采油厂第一作业区采油47队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依赖石油资源,所以我国每年会消耗掉大量的石油资源,想要使原油产量得到提升,石油地质储层勘探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的技术保障。为使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石油资源量的需求,石油企业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石油勘探开发。而当前开发勘探的成本不断增加是勘探开发现代石油资源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非常有必要研究石石油储层评价体系,为其采取相关解决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创新
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石油资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石油也引发了中东地区的许多战争,所以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过程中石油的影响力非常大。长期以来我国都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石油事业,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加大了开展石油事业的力度,在石头勘探和开采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取得的成绩也比较辉煌,在我国国防、经济、工业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近些年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不断的扩大工业生产的规模,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中需要的石油量更多,加上我国的发展会因使用原油靠进口的方式受到较大制约,所以为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便利,需对石油开次加大勘探力度,对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技术引起充分重视,通过高效的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促使当前国家发展中石油紧缺的困境得到较大缓解。本文以定边油田为例,简要的阐述了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技术及其重要作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概述石油地质勘探
石油地质勘探作为开采和获取石油的重要条件,勘探及技术水平对石油的开采量有直接影响。尽管我国当前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却只有少量石油资源可开采,那些在地表之下储藏的石油,开采并不充分。在开采这些地表之下储藏的石油难免会破坏到地表环境,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地表环境和地质构造,还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石油的开采进度也因此受到影响。所以石油地质勘探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石油地质科学有效的勘探,对石油储层区的地质和岩石构造、地表环境深入分析和了解,都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我国近些年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为石油开采勘探地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2.油藏的特点和地质研究——以定边油藏为例
2.1定边油藏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的定边油藏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该地区大多形成的都是渗透较低的油藏。河流三角州沉积为油藏沉积相,以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砂岩储层类型,通常为细粒或微细粒的粒度结构,油藏具有较低的孔隙度,还有极易发生堵塞的微孔隙吼道。所以在开采砂岩油藏,特别是渗透性较低的油藏时,想要在开发中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利用相关增产技术,通过提高油气产能,使其实现油田开发的目标。
2.2定边油藏的地质研究
通过科学的研究定边油藏的地质情况,可进一步确定定边地区油藏砂体分布规律和沉淀相,并有效结合该地区的油藏特点,精确的分析该地质情况,并能合理的划分开采层系。因为该地区为水下和陆上相互交织的沉积复杂的油气聚集环境,可构建出形式为三角洲沉积的细粒沉积结构。在该区域还有为鼻状隆起形态的三调地质结构,单斜背景的构建,可为顺利的进行油气开采创造便利条件。
(1)储层岩石学特征。因为定边地区主要是低渗透的储层类型,空间不同储层物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岩屑质长石砂岩或长石质砂岩为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这些储层砂岩有均等的分选度,粒径不大,且大多数都是棱角状的碎屑颗粒,火山岩或变质岩岩屑为其主要的岩屑类型,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储层的开采。因为储层岩石为成熟度较低的结构,加上定边地区距离物源近,有丰富的油气储量,因此可在能源方面保证后续的充足开采。
(2)成岩作用研究。通过研究定边地区油藏的成岩作用(成岩相),可为研究储层岩石结构提供依据,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孔隙结构,可较大程度的提升油层渗透率。因为区域储层的岩石是类型不同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的砂岩结构,碎屑成分中主要是成为石灰岩、云母等的石英。而定边地区主要是通过机械压实使岩石成岩,通过对机械压实作用的充分利用,岩石内部的原生空隙会大量消失,进而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效率,而这些储层经过压实后利用压熔作用,可有效的溶解岩石内容颗粒,可较大限制颗粒间的吼喉发育过程,并能对余下的颗粒间的原生空隙和吼道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是开发储层必不可少的条件。胶结作用可使储层岩石间实现胶结,保证构建出的储藏岩石结构更加稳定,粘土矿物、长石胶结物、碳酸盐岩等都是胶结物的主要类型,胶结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稳定性,而且还一定程度影响到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研究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相。
通过研究该地区油藏的成藏机理,可进一步确定促使油气储集得以实现的成岩相,因定边地区主要是以绿泥石和伊利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相为主、并包括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的油藏成岩相结构,因为砂岩颗粒的粒径都比较中等,并受绿泥石发育等的影响,导致其有效保留了原生空隙,并通过结合次生孔隙,使其形成的有孔隙的岩石颗粒结构更加稳定。因岩石结构和油气储集运移两者之间会产生较大影响,假如水分没有填满岩石的孔隙,油气便可聚集在剩余的空间内,但在油气的储集过程中,岩石孔隙会停止内部化学反应,也是油气进一步储集的重要基础。因为定边地区胶结物、沉积微相、颗粒组成等都是成岩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物质组成,产生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导致其整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通过研究区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可充分的体现储层的物性特征,所以为更有效的解决非均质性的储层问题,就需科学有效的选择开采方式,保证油气实现最大化开采,以满足石油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
3.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储层评价方法
3.1欠平衡钻井技术
作为石油钻探的重要部分,储层评价可为开发勘探提供相关指导,促使石油钻探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当前储层评价中随钻储层评价方法经常用到,其储层评价工作主要是利用随钻检测工具完成的。该方法时效较长,技术费用也相对较高,导致钻井的周期被延长。
在钻探技术快速发展下,人们也加大了对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力度,以随钻储层为基础研究出了效率高、成本低的随钻储层评价方法,即欠平衡钻井技术,是石油钻探重要的依据。在储层评价过程中,通过对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利用把产层打开,使井底欠压,井内会不断的流入底层流体,可实时分析储层信息。在欠平衡钻井时,地层和井筒有直接联系,利用系统分析法系统对两者进行建模,然后综合两者之间参数值的变化科学的评价储层。
3.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储层分类综合评价是指通过对相关储层参数的确定,综合分析对储层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分类评价储层。因为储层的类别不同,开挖、钻探的工序也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对储层进行有效的评价,对石油储层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才能进一步避免在石头开采过程中发生风险,为提升石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在综合分类评价储层时,重点是确定相关储层的参数,因为在分析和掌握储层的情况的过程中是以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为依据的,可使储层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奠定石油顺利高效开采的基础。
3.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是指综合储层的发育特征,综合利用对不确定的复杂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的方法。石油钻探过程中想要保证钻探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首先需详细了解储层情况,而科学的评价储层则是对储层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的前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过程中重要的是确定权系数,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等对其进行确定。通过对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进行充分的利用,分区、分段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对不同层段和区段在储层质量上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确定,通过科学的评价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作用等内容,把储层的相关因素充分掌握后,为工作人员开采储层提供便利。
4.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
通过进一步加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研究,并创新石油地质勘探路径,可较大程度的提升石油的产量,为国家能源提供安全保障,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可增强石油勘探工作的时效性,而且还需对各种新型石油物探技术加强研究(如岩石物理分析技术、时移地震技术、微地震检测技术、煤层气物理技术、多播多分量震动勘探技术、井底联合勘测技术、、海洋电磁勘测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测技术、储层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快速建模成相技术、非均质储层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分析技术等),可全面提升石油勘探技术和效率。还可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延伸物探技术的服务和应用方式,具体可表现为:第一,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各方面的延伸,如从构造延伸到岩性、由叠后向叠前延伸、从时间域延伸到深度域、从定性描述延伸至定量描述、从预测储层向检测烃类延伸、由事后向事前延伸;第二,技术链从勘探延伸到开发,基于物探技术构建起高效完整的链条,并贯穿全部油田开发的生命周期,可更加快捷高效的进行油田开发;第三,有效的拓展业务链,由传统的石油开发延伸至信息、软硬件、油藏、海域等领域,可较大的提升我国石油勘探在国际的影响力。
结语
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在今天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石油能源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重视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技术,对各种新型的技术加强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提升石油开采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从而通过高效的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促使当前各领域石油使用不断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使我国购买国外石油的制约得以摆脱,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泓霖.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云南化工,2018,v.45;No.224(01):190.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000(14):115-116.
[3]曹立荣.基于石油地质勘探及其储层评价方法[J].化工管理,2019,510(03):217-218.
[4]张凤飞.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的评价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0,032(007):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