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陈祥 温艳萍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完全小学  陈祥  温艳萍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可以使得学生投入思考、解放思维等,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核心进行掌握。所以,在当前,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就可以加强问题引导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从而借助问题的巧妙设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带领、引导、启发的作用,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变得更高。
关键词:问题引导;小学语文;有效路径
        前言: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借助提问也可以获取到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使得师生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所以,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加强问题引导,结合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及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得问题的引导更具针对性、价值性等,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起到培养的作用。
        一、做到由浅入深,实现问题引导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会借助提问推动课程的开展。但是在问题的设置时却是比较随意的,就只是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设置,如是吧?老师说的对吗?等,甚至为了节省课时自问自答,导致问题的引导很难展现价值。所以,在当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在问题引导时,教师首先就应该改善这样的现状,应该根据学生当前的特点秉持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置,使得学生向文本中的主旨内容不断的靠近。例如,在讲解《荷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在后续中,就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某位学生提出“文章中描写到‘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太生动了!特别是‘冒’这个字运用的太美了,但是我具体不知道它美在哪里。”对于学生这样的发言,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是学生善于发现词性的一种表现。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现在让你用一个其他的字对‘冒’这个字进行代替,你会选择什么字呢?”“什么叫做‘冒’出来呢?你可以尝试着做出这个动作吗?”从而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逐渐的感受到这个“冒”字好在哪里,对荷花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用词精妙所在。
        二、把握核心词汇,实现问题引导
        在文本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文本中很多词汇的运用都可以更好的凸显人物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应该抓住的要点和核心所在。所以,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核心词汇进行把握,使得学生感受到人物特质及环境等,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过程中,在对跳悬崖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纵身”和“冲锋”两个核心词汇进行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对悲壮的举动加深体会和感受。如,教师可以结合核心词汇设置提问:“究竟什么将纵身和冲锋?”“这两个词汇表达除了五壮士心理怎样的活动及人物特点?”让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过程中可以紧密的结合这两个词汇感受到五壮士的不畏惧、英勇、毫不犹豫等。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寻到本文的关键。加深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使得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达成。
        三、抓住文本主旨,实现问题引导
        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该将文本主旨作为提问的核心。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掌握。例如,在讲解《落花生》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围绕着文本的主旨进行设问。如1.落花生中的‘落’字代表怎样的含义?2.作者在文章中借助几个方面对花生的品质进行阐述?3.作者为什么要倡导我们要成为像花生一样的人呢?4·作者让我们成为像花生一样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使得问题的引导性变得更强,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的掌握文本的核心所在。
        四、结合发散思维,实现问题引导
        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的突破限制。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鼓励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使得问题的引导性变得更强。例如,在讲解《白杨》一课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对问题进行延伸:“白杨精神可否和现在的社会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会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升华,达到理想的问题引导效果。
        结论:总之,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不断的加强问题的有效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带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得最佳的课程成效得到达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由浅入深、把握核心词汇、抓住文本主旨、结合发散思维等。使得问题引导的有效性变得更强,让教学朝着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的迈进。
参考文献:
[1]孟爱平. 刍议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 天津教育,2020,(25):90-91.
[2]张笑晶. 优化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J]. 教师,2020,(24):39-40.
[3]丁玉兰. 巧设疑  妙引导——漫谈小学语文中的问题教学[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