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苟亚萍
[导读]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年轻父母外出打工,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加之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较慢,教学资源并未实现均衡,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也不容乐观。

宁夏彭阳县城阳乡初级中学 苟亚萍 756500

摘要: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年轻父母外出打工,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加之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较慢,教学资源并未实现均衡,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也不容乐观。美术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个关键途径。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对于留守儿童的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激发留守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为其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本文将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美术学习兴趣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对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初中美术;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前言:相比于城镇初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少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的客观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素养。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较差,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途径仅仅来自教师。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组织其参与丰富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获得更多学习体验。
        一、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美术学习兴趣的意义
        第一,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色彩。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而言,其生活条件以及教育条件都相对落后,生活相对单调,加之缺少父母的照顾,很容易使学生多生活失去希望。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与乐趣,使学生能够在美术的世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增长见识。
        第二,有利于为留守儿童缓解学习压力。学生进入到初中后,其学习生活也较为紧张.相比于其他文化课程,美术课堂氛围较为轻松,能够使学生以放松的状态徜徉在美术知识的海洋当中,不必受课业压力的困扰。
        第三,深入挖掘留守儿童在美术方面的潜力。相比于城镇的初中生,留守儿童缺少参与课外班或者美术比赛活动的机会,加之学校设置的美术课时较少,使得很多留守儿童的美术潜力并不会被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为留守儿童开展一些美术主题活动,激发其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教师深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从而进行针对性培养,为农村留守儿童拓展其发展空间。
        二、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尽管相比于城镇初中学校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资源相对落后,但是很多具有乡土气息的资源却为教师开展丰富化美术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在学习美术课程之前,学生仅仅生活在青山绿水、柳绿花红的环境中,却从未用心感受过自然环境的美好[1]。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初中美术教师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目标,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更多当地的乡土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美术素材。例如,教师讲解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个部分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对劳动再熟悉不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几种农作物,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不知道这些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当学生都发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认为的劳动时的样子。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的同时,讲一讲自己对于劳动的理解,或者自己的劳动经历。这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并从自身生活的角度深刻理解美术知识,逐渐形成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更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或者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使其对于美术课程形成刻板印象。学生对于美术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使其收获乐趣,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



        (二)创设生动化情境营造美术学习氛围
        初中美术课程中包含较多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为了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更好的感知美术的魅力,并通过参与教师所组织的美术教学活动而获得乐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美术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2]。例如,教师讲解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个部分时,可以在黑板上粘贴几幅呈现农村生活现状的图画,带领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与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是什么?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将其呈现出来?等。一旦学生能够切实融入到情境当中,就能够更好的感受美术活动中的乐趣,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逐渐形成美术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术情境活动中,要想使留守儿童真正形成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尽量挖掘其中的趣味化元素,并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使留守儿童通过融入美术情境而获得快乐,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
        (三)借助游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课程魅力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生活相对单调。游戏是一种本身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这就使得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作为载体,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3]。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美术课程的魅力,并得到更多乐趣。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美术活动中找到快乐,舒缓其自卑、压抑以及其他负面生活情绪。例如,教师讲解到“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我来制作,你来猜”的游戏。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比如,稻草、纸箱、细绳、胶水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一些“小动物”,并一同展示,由全班学生依次观察这些美术作品,并猜一猜分别代表哪种小动物,比一比哪个学生能猜对更多答案。在农村留守儿童单调的生活中,游戏能够带给其较多的乐趣。教师将游戏与美术元素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美术,并能够在这种活动形式中获得更多体验。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也会因为美术而变得丰富起来。
        (四)为学生组织趣味化课后美术活动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其课后并没有参与兴趣班的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组织一些具有趣味化的,以美术为主题的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更加丰富。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培养学生形成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增添生活色彩[4]。例如,教师讲解到“了解春天”这个部分时,可以在放学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写生”活动,带领学生去到自然环境中,用画笔记录春天的美好,使学生能够用心感受生活,使其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加乐于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大自然是其比较熟悉的,但是却很少有机会用画笔来记录自己熟悉的自然环境,也就无暇欣赏其中蕴含的美感。教师通过开展趣味化的美术课后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写生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为其开展展览活动,将其作品粘贴在走廊当中,供其互相分享与欣赏。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美术学习兴趣已经逐渐成为了初中美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条件的角度来看,以培养学生形成美术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化情境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借助游戏引导学生感受美术课程魅力;为学生组织趣味化课后美术活动。通过本文对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丽.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薄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8):70-71.
[2]袁峰.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50-151.
[3]郭贞鸿.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84.
[4]卢玉凤.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