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吕永政
[导读] 赏识教育是指以赏识、激励、鼓舞等激励性策略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其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之中,便于改善中职数学教育被动、低效、低质、高耗的教学局面。

浙江省永嘉县第三职业学校  吕永政

摘要 :赏识教育是指以赏识、激励、鼓舞等激励性策略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其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之中,便于改善中职数学教育被动、低效、低质、高耗的教学局面。
关键词:中职数学;赏识教育;必要性;应用策略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是未成年人,年龄基本处于13~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成长期,性格较为敏感、叛逆,也十分爱面子。但是,绝大多数中职生又是在中考中失败的学生,这种挫折性的学习经历导致中职生不喜欢,甚至会排斥数学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抽象度较高、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知识而产生畏难、恐惧心理。针对中职生的成长与学习特点,教师应合理应用赏识教育来帮助中职生重建学习自信,使他们重新感受学好数学、成功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一、中职数学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1.赏识学生,应允许学生犯错误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句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扬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学生因自身条件的不同,认识上存在差异。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用关心代替批评,用宽容代替惩罚,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赏识学生,还学生一个公平的学习空间
        有些教师只喜欢学习好,守纪律的学生。上课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差学生不管不问。课堂成为个别尖子生唱独角戏的舞台。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甚至是对立。这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作为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好学生,更要爱差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3.赏识学生,告诉学生你能行
        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可见自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而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从而自卑,没有自信。故此,教师可以把你能行当作教育学生的口头禅,渗透到教学中。通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告诉学生,你能行,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如对于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答对问题时就告诉他:你很优秀,你能行。对于没有自信的学生,告诉他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在课堂板演时有的学生不敢上台,老师鼓励他:你最近学的不错,你能行。并当所做题目思路正确时及时给予肯定,掌握得不错,你能行。及时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的赏识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上不时告诉学生你能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找回了自信。
        4.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我能行
        在教学中,老师应多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多动脑,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要多肯定表扬,少指责批评。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带着成功去学习。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说“回答得很好,你很优秀”;对不太自信的学生上台板演成功时说“全正确100分,你真棒”;对待作业要多打√,少打×。对错处圈起来.让学生知道错在哪,并附加鼓励性评语,如“字写得很漂亮,图形画得准确,作业很整洁,有进步”等。对于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让他们重新再做一遍,让学生在第二次取得好成绩,并夸奖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原来我能行”。课后让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如在学等差数列求和时,让学生计算食堂里的馒头最底层20个往上每层少一个到最上层为一个馒头问共有多少个馒头;利用排列组合来解决彩票中的数学问题,利用指数函数解决银行贷款利息编制分期付款购房问题。再如学习立体几何时,切三刀可以把蛋糕分成几块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动力的唯一源泉。每个人身上都有无尽的潜力。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既利用数学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实现我要学的转变。
        5.赏识需适度而行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赏识与批评、质疑相同,需要利用学生的“饥渴”心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时应适度而行,切忌随时随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赏识学生,而是应在学生取得突出进步或者提出有效创见等时机进行,保证赏识对中职生的吸引力。
        二、结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应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多用赏识的话感悟学生。当老师把赏识送给学生时,也会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赏识会让学生更喜欢教师,会让中职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教与学更轻松更愉快。
参考文献
[1]贺斌 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9-111.
[2]郑日昌.真诚 通情 尊重——心理学家谈师生关系 [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75.
[3]严渭敏.以夸促学:赏识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05):112-114.
[4]黄以松.运用赏识教育,点燃学困生“希望之火”——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策略[J].学苑教育,2015(0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