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刘瑜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庆铁路小学   刘瑜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朗读训练呢?本文从小学语文朗诵训练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朗诵训练在提高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学习技能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势,对小学语文朗诵训练提出有效可靠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重要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文章,并从中获得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感悟能力。所以,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方面,小学朗诵训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字识词。朗诵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在诵读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继而达到正确书写和运用的目标。
        教师可以先指导范读,使学生对字音形成初步印象,再通过自由、轻声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读准字音,然后以抽读生字、指名认读的形式,对朗读结果进行适当检查、正音,以及结合朗诵语境进行释义解读,帮助小学生们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通过提问以及造句等手法,务必实现活学活用,继而加强朗读训练,加强语感,巩固印象,达到真正掌握字词的目标,实现知识的积累。
        2.学习技能的提高
        要想对课文实现真正的理解,必须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诵,无疑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最佳途径。由于小学生阅历不够,无法对作者感情有深入的理解,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而且能够对作者感情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不仅学习技能得到锻炼,而且学习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
        1.示范性朗读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朗读,在把书面语言变成为口头语言的过程中,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出感染力极强的朗诵氛围,带动学生参与到朗诵训练中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播放视频、录音等形式,将会达到更好的朗诵训练效果。
        在示范性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适当地进行提示或者暗示。在朗诵到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生字新词时,可以稍微停顿,或者加重读音,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朗诵训练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兴趣和积极性,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朗诵训练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朗诵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比如,不能拿小学六年级的标准,来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且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不同,不能拿同样的标准对他们进行衡量。


而要在朗诵训练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进步,适当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苛责,揠苗助长。
同时,针对不同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方针,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指导,能够较快地促进学生朗诵能力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精心准备,做好指导
        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即教师本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给予良好的指导和建议。
训练之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紧紧抓住课文的情感脉络,理清课文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安排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内容。
        4.把握文章的情意点、形象点、韵律点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和韵律性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教学活动中,只要善于抓住这几个特点,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需找准文章中的情意点给予指导,并进行重点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点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莫大的帮助。如“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不,永远不会”。
       (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分析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语言大多是鲜明而生动的。结合这一特点,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如“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观潮》)”,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特别训练,如“白茫茫”“乐曲”,提高学生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理解作者的传情达意。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新教材课文中许多语言都具有动人的节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节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其韵律必须通过多次的朗诵才能体味出来。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抓住这些韵律点,体会各种趣味,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进行小组比赛,在反复比较和揣摩当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新教材的内容,经过充分的准备,制订详细的计划,并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够在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玉婷.有心方能挖甘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指导的几点尝试[J].文教资料.2010.(08).
[2]刘欣.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教育革新.2010.(01).
[3]赵亚娟.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J].新课程(小学).20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