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戏曲唱段“朗诵”作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刘永青
[导读] 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深圳市宝安区刘永青戏曲特色教研工作室  刘永青

【内容摘要】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戏曲语言如诗、词、歌、赋一样讲究意境和韵味。由于戏曲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包含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对比诗词歌赋而言,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戏曲与朗诵都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咬字、共鸣位置、人物情感等艺术表现方面,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可以有效的运用朗诵来促进戏曲的表演。本文通过传统京剧《定军山》中的唱和念特点来分析,体现朗诵对京剧演唱的促进作用。以期给戏曲爱好者学习戏曲唱段时,运用相似的想法,更好的演唱戏曲唱段给予借鉴。
【关键词】戏曲  朗诵  传统京剧  《定军山》
        一、朗诵对唱腔的咬字、吐字的作用
        朗诵与演唱都是语言艺术,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演唱唱段除了唱词,还有旋律的内容。在演唱唱段时,既要合上伴奏,注意呼吸气口,还得要唱的抑扬顿挫,赋予人物性格。因此在演唱唱段前,需要先把唱词通过朗诵的方式,把咬字发音、吐字清楚的问题解决掉。在学习京剧《定军山》时,首先给学生讲解剧目的故事背景:《定军山》也称《一战成功》,是京剧传统剧目,讲述:三国时魏蜀交战,曹操的大将张郃和夏侯渊,共同对抗蜀军。诸葛亮为增加黄忠取胜的信心,假意说黄忠年纪太大,打不过夏侯渊,准备换人出战。黄忠听了很是生气,称自己年龄虽大但力气不减当年,并立下军令状,发誓十日内攻下定军山。诸葛亮见激将法成功,便欣然同意黄忠出战。两军交战中,黄忠施展拖刀计,斩杀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跟学生讲解故事背景,是方便学生理解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这部作品的情感。在学唱这段唱段时,我会要求学生放慢速度反复朗诵唱词。《定军山》的歌词: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进退俱要听令号,违令项上吃一刀,三军与呀爷归营号。(散板)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简洁明了的唱词,句与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说明黄忠在接到这封书信后,立马有了决断,以及对手下将士下达的命令。
        二、唱腔是具有旋律的朗诵。
        唱腔的歌谱上有板式、调性、旋律、节奏的标记,但是没有音量强弱的标记。一段唱腔是通过唱词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许多精彩的唱腔是需要演唱者反复揣摩,才能精准的把握唱词。而对于唱词的把握,我们需要在它的音量、节奏、呼吸方面下功夫,把唱腔的旋律强弱、节奏唱出来。笔者在学习唱腔期间,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情感,会借鉴朗诵的技巧。朗诵唱词还能够更好的理解唱段想要表达的情感。朗诵注重语句的语气、语调、停顿,这样可以使观众感受情绪变化,甚至身临其境。同理,唱段的强弱变化,有助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让观众沉浸其中。
          三、唱腔和朗诵在发声技巧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注重气息的运用,强调用气发声。朗诵不同于说话,她和唱腔一样需要更多的气息支持,而气息的深浅和流动性对表演者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一段唱腔前,总是把唱词朗诵出来。这样做既可以熟悉唱词,也可以感受每句唱词的气口,还可以使表演者的气息更加流畅。


唱腔和朗诵都讲究吐字行腔,并重视声情并茂的表演。不管戏曲还是朗诵表演,如果演员吐字不清,就无法带听众走进她的表演中,观众就会对表演失去了感觉和兴趣。
        四、《定军山》唱腔中的咬字吐字
        声母对唱腔的咬字吐字作用至关重要,是演唱中开口的第一个音,需要我们加强对唇舌的练习,提高对唇舌的控制能力。每个字由字头、字腹和字尾组成,字头就是声母,声母包括:①双唇音:是指由上唇和下唇接触而使语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b、p、m(3个);②唇齿音:由唇与齿的咬合而发出的辅音,如 f(1个);③舌尖前音: 利用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如z c s(3个);④舌尖中音:舌尖可以上翘,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尖抵在上齿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尖中音。如d t n l(4个)⑤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zh、ch、sh、r(4个)。也称为"翘舌音"、"卷舌音"。⑥舌面音: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如j q x(3个)普通话j q x是舌面音,人们常叫团音。而戏曲中将j q x分读为两类不同的音即尖团音,这是从古汉语沿袭下来的,我国由南到北许多地区将一部分j q x发成接近z c s的音⑦舌根音:往往是指"舌面后音"(软腭音),如ɡ k h(3个)。
        五、 《定军山》力度重音的处理
        在演唱时,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我们需要对唱腔中的某些音符或者某个字词加重强调,对某些音或某些字词要弱化处理,这种强弱对比处理,在唱腔演唱中作用重大。重音可以分为节奏重音和强调重音。
节奏重音要根据唱腔的板式而定,《定军山——这封书信来得巧》是一段西皮流水板的唱腔,西皮流水板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的节奏。板:即强拍,“眼”即弱拍,“有板无眼”就是每个小节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朗诵唱词时,每个字都要读清晰。我习惯拍手画拍子,用右手拍击左手,拍下右手是前半拍,抬起右手是后半拍。让学生习惯在后半拍起读,当学生读准了节奏,回到音符演唱,节奏就不再是难点。
        强调重音:为了表达特殊的情感,而把唱腔中的某句话,某个字或者音符唱重些。强调重音受身处环境、人物的特定要求和情感所决定。
        在演唱时,通过增加音量、弱化处理、拖长音缀、停顿等方式来实现重音的处理。
        总而言之,朗诵艺术对戏曲演唱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分析唱词的意境和人物内心情感时,可以大声朗诵唱词,朗诵唱词对唱腔的演唱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诵解决了唱腔必须字正腔圆的大难题,还有助于我们把握唱段的情感,在之后演唱这段唱腔时,以情带声,方能做到声情并茂,演唱的游刃有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