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赖雅娴
[导读]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网络知识过早。

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赖雅娴 362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网络知识过早。一些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容易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干扰。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早的发现小学生心理危机。找到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也是小学生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能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
关键词:身心健康;心理危机;心理素质;交流沟通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有发生。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自杀往往是由于心理问题所造成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本文对小学生心理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采取有效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干预引导的方法,希望能够减少小学生自杀等不良校园事件。教师应当及早的发现小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全面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生心理的常见问题
        1.心目中的偶像
        刚上小学的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拥有着洁白无瑕的心灵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小学学习期间班主任是经常陪伴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人物,班主任的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发现教师要想赢得孩子的欢心,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就需要首先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问题时和学生平心气和的沟通,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在走向课堂时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形象,确保不会对学生心灵造成错误的引导,小学教师应当担负起教育祖国栋梁之才的重要责任。
        2.诚信缺失的问题
        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孩子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他们认为正确的实话。没有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刚入学的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撒谎。在后天经过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各方面的影响,小学生开始出现诚信欠缺的现象,喜欢通过撒谎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例如:在交作业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谎称作业落在家里了,其实并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尝到这种短暂的甜头后会更加肆无忌惮,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过度依赖的问题
        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们的溺爱,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在很多问题上都是依靠着父母和老师来解决,这种过度的依赖心理会导致学生的自理能力下降。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并不是想到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想到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自己。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意志力会变得越来越弱,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
        1.加强家校合作,做到及时反馈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可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方面可以协助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性格,家长也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将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进行充分的融合,更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将学生定期的表现传达给家长,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2.进行心理咨询,落实因材施教
        为了降低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学校方面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总结。并且请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方面还可以加大与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联系,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助于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干预。
        3.校园安全建设
        学校应当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应当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通过激励制度对做的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对做的错的同学教师应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第一时间将他们不良的行为进行指正,将学生的心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学校应当定期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学校周边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行调查和整改,整理出适合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和落实。对症下药,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更好的解决,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方面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健全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薇,李芳健,王家骥等 . 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03):193-194.
[2]高鸿云,吴增强,邓伟等 . 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01):3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