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蒋雨轩
[导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来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艺术学校 蒋雨轩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来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开展个性化教学上入手,做好个性化教育与美术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好美术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个性化;对策分析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新颖的个性作品,为学生发挥自身的美术潜能提供广阔的平台,从而实现初中美术课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艺术之所以能够不断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艺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开拓,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在艺术层面上的发展,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相关评价,以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做好一个必要的铺垫。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努力创造更多的教学环节,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参与感和独立感知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更加主动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将自己特有的个性化思维,通过美术作品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方法和创造思维
      (一)扩展创作材料,扩大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需要学生对作品进行认真审视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解析和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造环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挖掘相关创造的材料。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也要科学和合理的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创造所需要的材料,并以这些材料为载体来充分表达学生的个性创造的理念。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笔墨千秋》这一章节时,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创造的大致方向,让学生记住自己以前见过的一些中国书画作品进行创作,从而展现中国古代书法和美术作品的美丽所在,展现中国文化之底蕴,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二)充分尊重学生创作作品时所运用的技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其独有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应充分尊重这一客观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个性特征,给予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多样化的技法创作。美术这一门学科,非常看重学生的动手绘画技术和能力,而其中绘画所包括的技法种类相当多,但没有相当严格的绘画技术要求,例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水彩和蜡笔相融合的技法,也可以运用水墨画捶染技法等。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可以自由的选择,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方式,只要学生在大体方向上没有错误,教师就不应该对其进行局限和约束,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法,充分尊重他们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美术的艺术性和自由性。   
        (三)允许和鼓励学生个性发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现语言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特殊特点,学生在创作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独特的表现语言,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使用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表现语言,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上,那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往往被用于积极和激烈的情绪作品中,他们旨在突出作者的热情和对艺术情感的激烈程度,而那些较为单一的色彩往往被运用于比较严肃和深沉的作品中,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思维中,就是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发挥,让学生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进行创作,而不是受那些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因为美术这一门学科,更加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语言,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鼓励,让学生的艺术情感和主观感受能够通过作品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把他们个性化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老师也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這一教学理念。
      三、 丰富化作品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美术作品不同于其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作品,它没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实现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为此相关教学人员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要实行科学的评价,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抛弃传统落后的评价标准,不以传统的以单纯的技法难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教学重点,通过衡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进而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要让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精神和主观感受,让学生在创作时赋予自己作品生命力。
      四、 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和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个性特征,同时坚持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基础情况和相关的美术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和科学的融合,把教学重点放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不是传统观念上的重教学而轻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玲.初中美术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析[J].文学教育,2017(5).
[2]陈璇.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王长龙.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