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杨军
[导读] 几千年来,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都江堰市玉堂中学  杨军

【摘要】几千年来,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文章合理的利用,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感恩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既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感恩教育
        从古至今,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责无旁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成绩,在课堂上却忽略了感恩教育,再加上现在的学生生活优越,只顾索取,却不懂得回报,更不要说感恩了,使得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自身得不到发展,更不能和人和谐相处,因此必须积极改善这种情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到发展,进一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生的遗憾、愧疚都来自于感恩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我们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责任、使命、信仰.对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感恩意识却要从小树立。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学校、社会;感恩亲戚、老师、朋友的关怀与帮助,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应当抓好感恩教育,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初中课文大都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载体,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体验,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七年级《散步》中,蕴含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但要孝敬爷爷奶奶,而且要理解父母,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爱的连接点,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要理解他们的苦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八年级《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多重灾祸,丧母悲痛加上生存危机,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宽慰儿子,车站送别时过铁道买橘子,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力量是多么强大,可谓催人泪下。教学本课时,让学生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篇短信,表达对爸爸的爱。《我的母亲》一文写了小时候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饱含深情,行文极其自然、质朴,表现了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和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教学时这样布置问题:“文章结尾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交流,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通过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学习中得到培养。
        三、结合课堂教学创设写作,提升感恩教育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感知师恩;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友恩。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感恩——责任——成才”之间的关系,才能发自内心地加强自身修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可以创设几篇有意义的感恩作文,特别是话题作文,让学生多写,使之明白,感恩素材的作文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抓住读者的心;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恩素材,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剧,可以利用这一点加以引导,让学生观看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影视剧,写出观后感,在班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乐于助人。
        五、感恩教育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深入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传授知识,更不能一味的讲大道理,而要帮助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懂得感恩。初中阶段是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一些行为及意识的养成往往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内省地自我发展,心中激发出“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和继承的优良文化传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的同时积极创造机会,形成教育合力,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以满腔热情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5.
[2]程优.新时期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6(8).
[3]尚艳霞.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心[J].湘潮(下半月),2013(1).
[4]冯矿伟.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