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魏波
[导读] 语文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口语表达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其不仅拥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还是小学时期最基本的学科。

河南息县教育体育局  魏波

【摘要】语文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口语表达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其不仅拥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还是小学时期最基本的学科。不仅如此,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新的教学要求,其要求要将价值观正确导向以及情感态度作为重要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优秀的情感品质,同时引起学生的探索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需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过语文科目中的情感要素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本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叙述了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情感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有效实施
        情感可以增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为语言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对小学语文开展教学时融入情感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及有意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专门的手段来培养学生情感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以语言为基础创设情境,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文字叙述,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自身要充分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抓住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授杜牧的《山行》时,可以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之上,抓住“寒山”“石径”“白云”“霜叶”等等意象,带领学生对这首经典诗歌深入地理解品读。这样深刻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充分利用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由于小学生所处于的特殊阶段,通常对图形动画的兴趣会远高于对文字的兴趣。而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形象也相当广泛,易于制作成多媒体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整合数字教学资源,在传统语文课堂之外积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不再是单一死板的文章形式,课文也可以改编成动画,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抓住情感线,通过设问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文章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比如在教《揠苗助长》这一课时,“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做所为呢?”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借此进一步追问:“那么这个人错在哪里呢,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们积极回答,“这个人急于求成,完全不顾自然规律……”。


又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作者的笔下,把老屋拟人化,展现出一个古朴厚重的形象,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也增添了人文因素,蕴含了作者对历经岁月的老屋的赞美之情,赞美老屋的无私,包容,赞美老屋所代表的那一群无私奉献的人。这样,尽管还没有真正开始深入课文,但就先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了这篇课文的意蕴所在,从而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教师可以灵活把握,适当的增删教学内容,把握住学生的“动情点”,从而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情感层面打动学生。而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也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一连串的动情点来盘活教学过程,升华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切情感,从而充分实施情感教育。学生理解后都表示感动,深刻理解到了看似简单的课文下所包含的人文关怀,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充分延伸激情处,升华情感。情感教育一方面能够助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一方面却也能够深深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住教材,以文章情感作为主线,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投石激浪”的作用。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手段应多样化。学生评价万万不可过于死板,而应灵活多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成绩绝对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德智体美劳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以鼓励为主的基础之上针对性评价。但也要注意差异化评价,千篇一律的评价不仅使评价失去了意义,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不会叫的狗》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设问,“这只小狗为什么会这样,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经历过吗?小狗最后的结局你以为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师生评价。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小学生来说,与教师平等的交流能够从心理层面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意见受到重视,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自主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做出自我提升、自我改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道路上有着自省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情感教育是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具有其必要性的,能够积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翠.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6).
[2]刘彬彬.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3]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