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王化凤
[导读] 政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第一中学  王化凤

摘要:政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相关调查研究指出,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多和教师采取的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联系。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能力部分提出: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政治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对问题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问题的提出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源动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政治教学中,既要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存在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多提出问题.所以上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就某个方面的内容提问,学生因此会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乏有价值的问题。可是当提问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夸奖一番后便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搁置一边,继续依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为了体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一方面让学生自由提问,另一方面却总是想着自己的问题,一直等到学生提到教师预设的问题为止,学生提出的问题便好似进入教师早已设置好的圈套。
        二、(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政治课上缺乏提问的兴趣,不愿提问。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提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同时由于政治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枯燥,需要学习识记的知识点也较多较繁杂,因而对政治科目的学习较为吃力,所以对政治课程的学习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因而失去了提问的动力。其次,学生在政治课上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不敢提问。第三,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不善提问。目前学生的质疑能力还不够,缺乏质疑精神。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很少能产生疑问,提出自己的质疑,即便是产生了疑问,提出了问题,也基本是和大多数同学提的相同的问题,问题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缺乏求异思维。最后,学生对政治课不够重视,缺乏提问的意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没有养成主动探索思考问题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何来问题可问。
        二、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辩,不畏惧权威,不害怕出错。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循循诱导,使学生的质疑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学习《多变的价格》时,很多学生都会质疑为什么价格不是由供求来决定而只是受供求的影响。对于学生这些大胆的猜疑,教师要积极回应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即使提出的有些问题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愚蠢的,也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并认真解答,而不是置之不理,要保护好学生提出质疑的积极性,不能嘲笑打击学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去揣摩问题,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高中政治学习对知识体系的要求很高,只有具备这样的基本功,才能深入思考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主义观点和朴素历史主义唯物观点是解决一大部分哲学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切入点,同时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展开的还有列宁思想以及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提炼和汇总,并且能够依据中国的革命情况和社会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动,使其更加适合国内革命以及建设的需要。因此在进行此问题的授课时,教师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构成部分并且以此作为知识体系的框架进行外延,涵盖范围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外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甚至直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些重要方法和理念也都是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而来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应当呈现出发散性思维,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也应当趋于多元化,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的图片,让同学们对青花瓷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印象。紧接着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即周杰伦在春晚上现场演唱歌曲《青花瓷》的视频。在欣赏这首歌之前,除了让学生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外,还要请学生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学生经过认真观看,思考,讨论之后,踊跃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这类的多媒体课,不仅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道德情感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创造性思维不断生成,问题意识也得以培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提问精神,加强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必要,但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制约性,因此要求学校对问题教学模式给予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尝试,启发学生积极与教师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其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铭云.浅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86,188.
[2]吴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6):35-36.
[3]徐昊.浅议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