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如何贯穿民族精神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唐明君
[导读] 充分挖掘历史教学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是当下历史教学的研究热点与实践重点之一。

广东省江门市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唐明君

摘要:充分挖掘历史教学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是当下历史教学的研究热点与实践重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想浪潮和文化在我国相互激荡,当前国人的民族精神淡漠,中华民族要真正崛起,必须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精神,在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学;民族精神
        引言:鲁迅曾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作为一个上千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过历史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经久传承,正是因为中国人心中有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正是历史教育应有之义,是立德树人理念扎根落地之举。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深刻理解民族精神全面发展的爱国青年。
        1、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一次是秦汉大一统,另一次就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民族屈辱史和中国民族崛起的历史,中国人民能从屈辱时期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正以中国人心中的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撑。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人民近代一部奋斗崛起史,整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1840鸦片战争年以来各种屈辱历史,整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饱受痛苦磨难,但是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磨灭,正是民族精神的支持,才支撑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精神内涵,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近代从闭关自守、贫穷落后到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探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历史的重要的原因是深刻理解历史中的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历史带来的启示,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才能自强,中国才能进步、强大。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做到以史育人,让民族晋升在历史教学中焕发应有的光芒。
        2、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的策略方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历史拥有具体的史料记载,但是历史带给人的精神内涵又是抽象的.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贯穿民族精神应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真正领悟,成为一个爱国全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介绍鲜活历史人物,走近民族精神
        中国近代以来,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振兴急缺人才之时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政治家、革命人士与科学家等。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中国才能从屈辱的历史中不断以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内核进行抗争求索,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介绍鲜活的历史人物,让学生走近民族精神。例如在讲解钱学森钱老的历史时,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不畏美国帝国主义的强权压迫,放弃美帝提供的优渥条件,从而经历五年抗争,一心想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这种崇高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对国家的大爱和担当,值得每一个知识分子去学习。
        (2)解读典型历史事件,理解民族精神
        典型的历史事件是能够折射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从多维度传递民族精神教育。教师需要通过解读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聚焦中华伟大复兴之路,以民族复兴的视角来讲述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当代时代内涵。例如关于“五四运动”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巴黎和会引发的危机使中国社会之热点旋即从反君主专制转向反帝、反殖,从而爆发了五四运动。在新时代的视角看来,五四运动带来的是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以这样新时代的五四精神为民族精神传承,青年人应用于攀登,以执着的信念、高超的本领肩负起历史重任。
        (3)进行历史主题活动,感悟民族精神
        从历史中感悟民族精神不能仅仅从课本出发,更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近代史民族精神感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让学生真正在现实中领悟近代史上那些为了祖国英勇牺牲的大无畏民族精神。或者在重要节日之时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主题日,在五四青年节,九一八警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宣读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感悟民族精神。
        3、结束语
        中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整个历史浪潮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心态和存养。在近代史教学中贯穿民族精神,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感悟历史,做到民族精神内涵的传承与发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民族,就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历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陈丽芬,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1996(6):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