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上的美味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汤添宇
[导读]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都是由无数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构成,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栖霞小学   汤添宇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都是由无数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构成,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课后习题不仅可以精准地确立教学目标、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教学提供了策略、手段和方式,是教学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潜在的价值和引领功能,让它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后习题 资源 开发
         课后习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南针”,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是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暗示,它还直接或间接地提示教师们“教什么”和“怎么教”, 所以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将课后习题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课后习题这个“战略阵地”,不仅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指引着教师对文本和课后习题的二次挖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基地。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围绕文本展开,还应该围绕课后习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一、课前,引领作用
        (一)课后习题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根本,所以备课是实现最优化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育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另外,课后习题也是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结合成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教材编写者贯穿教材特色而设定的能力训练点及教学重难点。
        (二)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 
        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喜欢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我们认为课前预习是需要且有必要的。
        二、课中,辅助作用
        (一)根据课后习题,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不难发现,许多课后习题或多或少提醒着本篇课文应教什么。
        (二)依托课后习题,摸清文本脉络
        很多课后习题都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突出了课文的条理,对教学环节的展开有着指导性作用。从课后习题入手,在课后习题中找到突破口,让教学有条有理。
        (三)利用课后习题,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课后习题特别注重语言的积累。如积累优美字词、精彩句段、经典文章、名言警句、古诗词等,积累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朗读、背诵、默写和抄写。
        三、课后,促进拓展作用
        (一)巧用课后习题,促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内的教学资源以及课堂外的学习资源。课程标准中强调各个区域都蕴含着与自然、人文、社会等相关的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努力地去挖掘,积极合适地去运用。
        (二)妙用课后习题,丰富练笔题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读、写之间是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后习题中有不少数量的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课堂练笔,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活用课后习题,开展实践活动
        教材编写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因此,课后习题设置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很多和课文相联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精用课后习题,灵活设计作业   
        课后习题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的,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在习题的基本上适当创新,设计更有情趣的作业,满足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1)揣摩仿写,有效迁移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文本特点,发掘文本的语言表达方法,抓住语言训练点,有效进行知识的迁移,突出训练重点。
        (2)综合设计,学用融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灵活性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不能单调重复。低年级可以把听、说、读、演、画、写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习题的二次挖掘
        教师应该在认识教材课后习题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后练习的价值,并进行二次开发,有效利用其价值。笔者认为,引导教师用开放性、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课后练习,把课后习题有机融合进自己的课堂,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聚焦和丰富。这样就是有效地对教材课后练习进行“二次开发”。
        (一)适当补充,巧妙拓展
        语文课后习题的类型种类很多,题型设计也很巧妙,但是某些题型有点死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更大的空间思考,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加以补充。添加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 等特点。
        (二)变换形式,引发思考
        课后习题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问题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稍加变换,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可能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巧建桥梁,事半功倍
        许多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复述这项能力的训练,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会把它忽视掉,经常让学生课后自己完成。如果教师能结合课后习题,巧建桥梁,让学生在学会复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同时减轻了他们的课外负担。
        (四)资源结合,激发兴趣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后习题中融入课外学习资源,把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课后习题的最大价值。
        “课后习题”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是一道道精美的点心,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沃土。课后习题是教学的突破口,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指明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我们用心感受,一定会感受其味无穷;用心探索,则会让其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散发迷人芬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教学用书. [M]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