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林丹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林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也是如此,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体质的训练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体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能训练习惯,促进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教育界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而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而体能训练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目标,一直都是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制约,现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难以体现出其自身较好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意识,不注重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优化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夠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构建起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体能训练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师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就会让学生缺乏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缺乏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立足于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体质情况、体育运动水平、体育学习能力,来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的措施,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体育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来开展体能训练教学,从而充分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学习注意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体能训练当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由于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同时,也喜爱玩游戏,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将故事、游戏等元素有效地渗透到体能训练当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通过“老鹰捉小鸡”情境式的体能训练。可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体育运动,并能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轻松愉悦的体能训练氛围,进一步提升了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行之有效地参与到体能训练,并能够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当中的体能训练,必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小学体育的体能训练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来创设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式,并让学生通过体能训练,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依据训练的实际效果,来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体能教学,进一步提升体能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地认识与了解到,虽然在小学阶段当中,可让小学生进行耐力训练与力量的训练,但是由于小学生的体质相对要弱一些,因此,在训练的时间与训练的强度上都应严格控制好,以避免学生因为体力不支而退出训练,或是学生出现受伤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充分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体能特点,并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能训练活动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
      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小学体能训练体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如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层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即是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通过启发与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在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并将健康生活的理念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教学时,可首先做出一些体育示范动作,再指导学生分析与研究运动动作,并让学生充分认知与理解体能训练的细节问题,使学生能够具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进一步的讲解,在训练过程当中必须注意到各种细节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并让小组成员来相互寻找与发现彼此之间在体能训练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有利于学生改进与完善自身的体能训练水平,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获得学习的进步;分层式教学,则是必须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等各个方面。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教学时,必须要深入地认知与了解所有学生真实的体育运动水平,以此在体育教学当中真正地做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小学篮球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基本的健康锻炼理念、体能训练理念等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理解之后再进行结合实际的基础训练“三步上篮”“跑动带球”“投篮”“篮球攻防技术”内容进行训练,从而递进地完成“引体向上”“深蹲”“高抬腿跑”这些体能训练内容,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让学生进一步提升体能水平,这样才能在学习与训练当中,让学生能够具有爆发力、敏捷性,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要确保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有序开展,就要从实际的教学能力抓起,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更多样、科学的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绮虹,张俭荣.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田径,2017(6):37-40.
[2]汤如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19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