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国语水平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张静华
[导读] 提高民族聚集地区学生的国语水平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难点

新疆第四师79团中学    张静华

摘要:提高民族聚集地区学生的国语水平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难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教育是头等大事,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视野应做到宏观开阔,民族聚集地区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继续向上突破的一大症结,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瓶颈,以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国语教育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提高民族聚集地区学生的国语水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族聚集地区;国语水平;教学方法
        在当下的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国语表达能力就是综合素质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能够大方得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倾听者能够简单有效地从中获取想要的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国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对国语的认识非常欠缺,国语能力的基础教育完全可以作为提升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全面发展的切入点。笔者在小学国语教育行业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研究,本文阐述了笔者在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国语教学方面的些许经验,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点滴参考,制定更加优化的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国语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民族聚集地区学生在国语方面的学习效率。
       1.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全球学习难度最大的语言之一,教师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要想学会“说”必然要先学会“听”,学会倾听才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疯狂地汲取身边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信息,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做到专心致志,非常容易分心。教师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民族语言的特点,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针对教学,在前期备课阶段就做好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与国语的对应组合,在课上学生听到自己家乡的语言会非常熟悉,家乡语言与国语的对比会大大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他们用倾听的方法判别家乡语言与国语的不同点。
        2.开展非课堂的教学活动
        非课堂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并不去刻意地安排,而是让学生自发地、自由地受内心驱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非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积累足够的感受和体验。
        2.1鼓励学生敢于用国语进行表达
        有许多刚刚接触国语的学生并不能很快地用不熟悉的国语进行语言表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经过长时间民族语言的环境影响,已经养成用民族语言表达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是国语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刚刚学习没有足够的勇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现象都是很正常的,非课堂的教学活动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慢慢接纳老师和学生的善意,鼓励他们逐渐敢于去做国语表达。



        2.2允许学生的国语表达
        小学生年纪尚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国语语言观念,往往会出现国语应用错误的情况。教师处理这种情况一定不可以“一棒子打死”,否则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胆怯的心理,不再去尝试和其他人用国语交流,所以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国语表达方式。
        2.3训练学生的国语表达
        学生的国语能力主要是通过反复的积累来提高的。“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世界上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提出人类记忆遗忘曲线的概念,人们的记忆经过不断地重复、锤炼才会越来越深,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语的学习就会不进反退。
        3.采用课堂教学的学习课程
        教师通过综合考虑后设计好完备的国语教学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到教学计划中来,学生积极地与同学、与老师进行国语交流。
        3.1让学生自愿语言表达
        在之前积累了大量的非课堂教学活动体验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与他人用国语分享心中所想。此时教师可以开展“找区别分类别”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事物特点的认知分类,并且用刚刚学习过的国语知识表达出自己的分类依据,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语表达信心,还充分满足了学生“有话愿说”和“有话想说”的需求。
        3.2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学习国语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非课堂教学活动时仔细观察,从学生的对话中提炼出不正确的国语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等,利用这些错误归纳总结出知识点通过正式的课堂教学来纠正学生的国语表达,这样会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国语是我国社会最主要的人际交往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桥梁.学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该年龄段具备学习语言的天然优势,但是后天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生学习国语的关键期,凸显年龄优势,“因人施教”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将国语知识与身边方方面面的事物相结合,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国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群.浅谈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性----以阿克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为例[J].电脑迷,2018
[2]陈云岚.民汉师徒结对实现双赢——若羌县中学教研室推进国语教学,提升教师国语水平活动案例[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