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水燕 汪莎莎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333100
摘要:语文学习的两个核心要素是语言和思维,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初中作为思维和价值观形成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训练和养成,教师在教给学生策略的同时应该着眼文本,激活思维,构建灵动课堂。
关键词:灵动课堂; 思维能力; 形象教学; 导入激活
新课题的推进让许多教师放下陈旧的教学模式投身到创新教学中来,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深意,但是在这新旧交替之间,教师对度的把握依旧存在问题,有的课堂过于追求“活”反而导致脱离教学目标,部分优秀学生的表现掩盖了其他同学学情真相,营造出一副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学生真正学习到的知识反而下降,如何创设有效的灵动课堂,是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一 激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灵动的语文课堂犹如一首新奇的诗歌、一篇奇丽的散文,让人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感到身心愉悦,而不是仅仅依靠花样繁多的评价语和引入各种多媒体视频等来博眼球。
(一)激活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之间的真实对话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只是高高在上的解惑者,还应该是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对话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敢于放下身段,和学生站在同一层次,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从而实现与教师与文本的真实对话。
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灵活,不能缺少教师的灵活引导,教师不仅仅是将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探究结论,教师在课堂中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理念,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允许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标新立异,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带入预设情景。
(二)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真实沟通
陶行知先生提出“智育注重自学”他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切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不要紧,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好课堂,将课堂当作自己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训练场,突显“三自”,自学,学生先自学,然后再跟随教师学习;自悟,学生要先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听取教师讲解,加深理解;自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先行练习,去体验其中趣味,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最初的理解。
(三)激活学生思维,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根据新课标要求,阅读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在感悟和思考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中要激活学生思维,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
1、 纵深探究。
每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谈论中去,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会思考:谁被称为黄河的主人,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2、批判的思维方式。语文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原因,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才能拓展思维,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使用“你想向课文中的谁学习,为什么”这一题设,学生通过思考会表示自己愿意向苹果学习,愿意向花生学习等等,各抒己见,通过真情流露达到思想碰撞的效果。
二 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的语言也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适应新课标要求,师生唯有创新才能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为语文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运用创新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导语激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很看重导语,导语的成败关系着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良好的开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黄鹂”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关于黄鹂的诗句,学生可以回忆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通过对比发现黄鹂鸟在我国古诗中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事物,老师可以顺势设置题设:孙犁的散文《黄鹂》描述了怎样的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细读课文,用不同线条勾画出黄鹂鸟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最后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发现在孙犁的笔下不管是什么状态下的黄鹂鸟展示的都是他的美丽。
(二)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好诵读在课堂中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引导学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诵读具有特殊意义的句子,品读其中蕴含的意味。
(三)关键词激活
阅读的段落都有其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教师可以通过抓关键词激活学生思维。在阅读文本的段落中都存在一些具有概括意义的字或者词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词,带动全文,窥见全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在《雨中登泰山》一文中,就可以抓关键词,比如标题中的“游”,可以引导学生就游踪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品读。
(四)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比如在学习《人间四月天》时,可以配乐朗诵,学习《沁园春》时,可以播放雪相关视频和音乐,学习《祝福》时可以观看同名电影,感受祥林嫂悲剧性格。
结束语:
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但是学生自主阅读总不能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创新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方式,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方清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70.
[2]李长斌.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0,(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