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松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大兴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300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为考试而考试,侧重于知识记忆和技巧的使用,凸显工具性特征,而忽视了人文性属性,与语文学科本质相违背,致使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不佳。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些问题被提出,被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教育教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新课改给课程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业突发猛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既需要知识的涵养,也需要性格的养成,精神的指引,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了教师们探究的话题,为此笔者发挥教师素养,进行多方探索,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教学方式新颖、丰富,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
“填鸭式”“满堂灌”式“一堂言”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于学科教学中,早已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丧失了学习新鲜感,亟需改正,基于这一事实,新课改大环境中诞生了诸多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用具,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笔者用实践活动代替了讲授活动,即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公园、郊区,亲自感受春的美好,体会春的魅力。学到《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时,笔者增设了课本剧表演活动,即由学生自己改编剧本,确定参演人员、制作演出道具,进行彩排练习等等,用“演”这一形式代替“说”和“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表演欲;又能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如,学到《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藤萝花的生命力,笔者提前种植了藤萝花,等到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后,同学们一边感受藤萝花的魅力,一边阅读文本,对文章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或者借助实景参观活动或者课本剧表演活动,亦或是种植活动,都与之前的讲授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二、师生互动频繁、深入,力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还能增强课堂互动,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来说,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淡薄,缺少教学互动,教师单方面灌注知识,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也不在意学生的情绪,结果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认可教师,师生之间矛盾重重。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师与生交流情感、传递知识、思维碰撞的过程,如果师生都不交流,如何做到成功教学,如何推动语文教学工作进度呢?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重新审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主动放下身段,放下教师的优越感,与学生进行交流,展开互动,以期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在学习《老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主动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试图了解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即便是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差,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笔者也不会责怪他或她,而是帮助其理清思路,强化表达;有的学生则是有着自己不同的讲解,可能偏离文章主旨,但还是得到了笔者的肯定,避免打击其自信心。此外,笔者还组织了一场师生探究活动,即师生一起分析老王与“我”的形象以及钱在这段关系中发挥的价值,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当然,学生是发言的主角,笔者只是负责指导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愿意与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主旨,让师生互动更为频繁,深入,由此建构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值得肯定。
三、重视渗透情感,情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中考,拿到高分,很多教师会按着中考提出的教学大纲授课,只讲考试中可能涉及的文章,其他文章只能作为自读课;有的教师会反复将同一篇文章,还强制学生背诵、背写答案,学科教学过多的功利性特征虽然让学生取得了高分,但让其丧失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从心里讨厌学习语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剔除学科教学过多的功利性,尝试渗透人文情怀,让学生与语文学科产生多样化的情感,而不是被迫学习,这样才能凸显学科教学中的人文性特征,才能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最后一课》这一篇文章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就设计了多种朗读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渗透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如,师生齐读,目的是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做到准确断句;学生自读,与文本产生直接的接触,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分角色朗读,将各自对文章的理解,产生的情感互相交织、渗透,最终达成共识。朗读活动形式多样,目的不同,因此能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也能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为了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多方探索,总结出了上述几点教学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勇志.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
[2]秦红芹.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