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1.卞崇振 2.张菊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分学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探究语文知识,语文教材呈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征,
        1.卞崇振  2.张菊
        2.1.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邮编230061 2. 肥西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邮编230601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分学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探究语文知识,语文教材呈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征,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详细分析教材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实施  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明白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学习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和教学惯性以讲代读,掌控课堂牵着学生学习,这就常常导致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最终丧失探究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转变此种观念,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搭建阅读教学的支架引领学习;关注表达能力的提升引导鉴赏;关注综合素养的养成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的教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想要达到不教学生能自主学习,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中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为其以后各科学习及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课前的预习,通过从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做到在课前有质量的预习,对其后续学习更长篇幅,内容深刻和知识容量大的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会预习,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给学生传授简单的预习方法,比如读文、画词、思考课文内容等,以语文课堂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好导学案让他们提前预习圈画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和方法,引导他们在预习中自主学习,比如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扫清字词障碍,提前了解文章作者、时代背景等,这样在课堂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二、搭建阅读教学的支架引领学习
        搭建支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阅读文本给学生搭建理解文本的梯子,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能够充分关注教材文体特点的分析,针对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文体差异和其特点课堂中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提升其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分析文本内容,比如海上日出的景象描写中,从哪里能看出来其“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文本自然段,在朗读中自由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画面内容,并能够做好相应的批注,这样在后续反馈教师时,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针对作者写的三种情况的日出图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常常早起”“有时”等词语让学生理解这是写的不同天气时三种海上日出景象的变化等,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和开展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化知识。
        三、关注表达能力的提升引导鉴赏
        阅读更加偏向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体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所忽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这方面知识给予重视,通过关注文章表达方法,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中的得言得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烈风暴雨中普罗米修斯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并提问“铁锁链锁住了他的肉体和自由,他冷吗?饿吗?困吗?”等引导学生去想象,结合多媒体呈现出相应的插图让学生感悟其所遭受的痛苦,然后出示场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写下来。在层层深入引导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情动而辞发,最终语言如流水般涌出。
        四、关注综合素养的养成拓展阅读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并非一朝一夕间即可养成的,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是在阅读大量读物的前提下,掌握更多语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拓展阅读,针对学生的能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拓展视野,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会,通过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去搜集更多的课外书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阅读链接搜集名著或关联文章进行阅读,在对比联系中找到阅读真谛,实现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基于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从不同教学层面入手实施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习作能力和整体素养提升,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景.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1):50.
        [2]徐光华.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8):36-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