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李毓宸
[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课堂也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有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李毓宸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5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课堂也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有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快速提升的目的。故此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为题,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进一步促进语文课堂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有效保证课堂知识的及时教学率。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做到满足学生学习的喜好需要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进而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显著性支撑作用,从而为好课的产生奠定良好的教学开始。
        一、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提升学习主动
        小学语文课堂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大量的文字内容,如果教师单纯依据教材文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那么很难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在面对小学生学习自控力较差、学习良好习惯未养成、以形象化思维为学习主导的学习特点下,传统式教学非常考验教师教学的功底,也容易产生高消耗、低成效的教学结果。但是教师巧借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应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开展课文相关内容的介绍,那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丰富化、生动化的教学环境下能够促使学生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观点和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文字情境描述,我通过信息技术的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直观性欣赏作者描述的这一幕幕情境,这将激发学生思维的联想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体会作者文字描写的心情,使得学生在教师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兴趣化、轻松化、主动化的学习,这样在学生主动化学习状态下能够有效助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二、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培养学生思维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客观学习基础的欠缺,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无法充分性发挥其教学功效,导致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阶段应用范围比较局限性。

但随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普及化,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的信息可回溯性、信息容量大、资源调取便利性的基础上,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能够帮助教师压缩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以课件代替板书的教学功能,进而助力教师课堂剩余时间充分运用师生知识双边互动的教学上,保证教师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实现1+1大于2的教学成效。具体而言,我们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上,首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教师应该按照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原则,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之间相互带动积极学习效果的产生,也利于各小组之间产生良性学习竞争氛围。其次,教师应该通过不同问题引导各小组学生不断讨论、发现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科学家为什么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蝙蝠探路的关键是什么?蝙蝠与雷达探路有什么相似之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获得什么启示……。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各小组学生完成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以此推动学生掌握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执着研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三、突破写作教学难点,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一旦到了习作创作环节上多数学生呈现抵触、惧学的情绪,要不就是抓耳挠腮没有好的生活素材,无从如何下笔。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可视化工具启迪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良性发展。例如,在习作《多彩的活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Adobe Premier软件将学生在植树节精彩瞬间和重要片段剪辑出来,搭配优美的背景音乐促使学生欣赏、回忆当时活动的经历。在观看过程中要明确“我”有什么感受,我在集体活动有什么体悟。并且开展师生对话:这个活动主题是什么?这里是活动的哪一个阶段场面?这个场面为你留下那些深刻印象?你在这个活动做了什么?在对话活动中逐步明确题意:根据此次活动经历的感悟,写出你认为“最难忘”的事件过程。此外,教师要重视视频剪辑叙事的顺序,应该根据原因、开始、过程、高潮、结束的逻辑剪辑,这样也在强化学生写作的结构化思维,使得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在这样视频化的教学表现下,自然能够诱发学生更多的个人感受与想象,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助力学生轻松愉快的创作出美文佳篇。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学工具具有传统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教师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推动教师创造出符合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为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0(22):103-104.
        [2]杨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