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语文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李业莲
[导读]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其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
        李业莲

        梧州市蒙山县黄村镇黄村中心小学        546702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其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创造出个性化、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中存在问题
        (一)花里胡哨,不能紧扣教学目标。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但有些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喧宾夺主,忽略了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但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对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程序进行周密的设计,只是片面、盲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手段脱节,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求知、表现欲、等有效注意时间短,对那些有趣、生动形象变幻多样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如我再四年级教《观潮》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听钱塘江大潮的声音,既能引起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钱塘江大潮声音的特点;《观潮》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过程和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句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屏,让学生全方位更深入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美!又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尽管文中对火烧云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爱上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1.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和多意字很难辨别清楚,运用多媒体可以使识字更直观,更容易区别。例如我再二年级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运用多媒体在设置情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播放教学音频视屏等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我在二年级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当学生从这些句里具体的字词中感受到天游峰的“险”与“陡”以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可我总觉得学生读得还够味。于是,我又播放了一段反映天游峰险与陡的录像,再次让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教老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了读出天游峰的“险”与“陡”这一难点,十分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真可谓恰到好处。
        3.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更要升华为一种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学。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因为无“事”可写。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习作二的观察日记时,我把一些动植物的成长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会按顺利观察,在会观察的基础上再在生活中观察自己的兴趣事物,这样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质量和能力。
        4.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
        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运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儿童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画面信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1.黄全明主编 小学语文教育科研 (浙江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夏德刚、王恒辉,《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功用》,《小学语文》杂志第07期,广西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