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李小娥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和优化,以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李小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256306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和优化,以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满足全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巧妙设置教学问题、科学设置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新时期下实现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策略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要求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全面把握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为指引,来探索和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最终才能够达到促进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和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的直接因素。所以,在新的教育教学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彻底抛开“师道尊严”等思想的束缚,实现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充分的尊重、关心并爱护学生,尝试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更加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自由、民主且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更加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例如,据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与学生情感构建的环节,教师一味注重教学内容的传输,导致师生关系逐渐疏远,所以,在新时期下,我们应该转变这种教学观念。如,笔者在教学中会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们的问题给予指导,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笔者的关爱,以本班“小李”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小李每次上课都容易走神,导致小李的学习效率直线下降,所以,笔者找到小李进行谈话,一开始,小李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很担心笔者会批评他,但实际上,笔者只是针对小李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让小李意识到上课走神的危害,通过本次谈话,小李的学习态度不但发生了转变,同时还拉近了与小李的距离。这样,笔者通过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官体验
        情境的创设能够直接刺激、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直接、深刻的认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改革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语文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以此来创设直观、形象且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知识变得更为生动、鲜活,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刺激,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加快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草原风景的图片,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随后,笔者从图片中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草原的特点,让学生们对草原产生浓厚的热情。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文,欣赏作者笔下草原的风景,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活。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
        三、巧妙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状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问题是质疑和思考的启发点,更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以问题的设置和提出为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具体来说,教师要从语文教材课本中进行重点、难点和要点的提炼,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创设出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课文内容,这时,笔者从课文中提炼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再次围绕课文展开分析。问题如下:诸葛亮借助了哪些帮助完成了“借箭”?诸葛亮在“借箭”前的表现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科学设置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行为的直接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巩固教学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予教学评价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去改革过去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科学设置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构,并适当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内容,以促进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促使学生可以从评价中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具备学习的积极性以助力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例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先让对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进行考察,让学生们围绕课文展开阅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观察学生们的阅读情况,随后,笔者针对学生们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能力。随后,笔者再展开教学,并观察学生们课上的表现,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这样,笔者通过科学设置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高效教学的达成和实现是最根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新时期下必须要推进的工程,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树立更为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把握现代教育的趋势和要求,通过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巧妙设置教学问题、科学设置教学评价等策略的运用,来完善语文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陶晓靖.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155.
        [2]白华.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