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便
贵州省盘州市第一中学 贵州六盘水 553599
【摘要】语法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割裂。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作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语法与作文,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语法教学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老师的心病,每每谈起,多是感叹。学生也是谈作文色变。探其究竟,原因不少,细分析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细,不难发现,初中阶段对语法知识的淡化,导致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高中阶段对语法知识避而不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在语法(包括修辞)教学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诸如“语法知识应不应教”“语法术语要不要讲”“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该不该列人考试范围”等等,不一而足。总体趋势是向着淡化乃至取消语法教学的方向发展的。以大纲(或课程标准)为例,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认为:“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1990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提出: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要和课文结合起来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着重于运用。”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只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列入附录,同时强调“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与此同时,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处理,也从重视逐步走向淡化,各种版本教材中,关于语法知识的介绍已不多见。当前,中学语法教学处于“考试不涉及、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地。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将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深思。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其他学科挤占课时,很少开设专门的作文课,就算有,也形同摆设,所谓作文课,无非就是学生写、老师改,抽个时间讲评作文,这还算好的,为了完成任务,大多就是一个日期一个分数。就算有老师真正的教作文,很多教师总是把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独立起来,人为地将两者区分开,作文教学和语法教学本该合二为一却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
作文教学一般包括写作前指导和批改后讲评两个环节。但却有相似的情形:无论是写作前指导和批改后讲评,老师们都想做到面面俱到:从审题到立意,从论点到论据,从思想到文采……却很少研究语法问题,有时也涉及到语言的简明、得体、连贯,但又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愿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于在作文批改中,对文中出现的语病问题缺少具体的指导,作文发下来,学生也就看上一眼分数便将其束之高阁了。久而久之,问题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作文训练越多,暴露的问题越多,学生依然写不出好文章。再加上学生受网络流行语等的不良影响,于是,学生在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层出不穷,实在是不堪卒读。
总之,语法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割裂。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作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语法与作文,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写作时语病百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反之,语法教学离开了作文的相互影响,也达不到学习效果。词句的意思只有放入特定的语境才有其独特的涵义,脱离了具体语境的语法教学是没有灵魂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如果将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践:
1、语法基础知识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连名词、动词、主语、谓语、整句、散句等语法知识都分不清,作文中要做到文从字顺、有文采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法基础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趣味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主动性,那就需要语文教师的功底了。例如:可以教授纯语法课,或者在课文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的讲解,如:可以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一段、《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段、《药》中老栓买人血馒头这部分为例来分析动词的表情达意等。
2、作文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提升作文指导的效率。
作文教学通常包括写作前指导和批改后讲评两个环节。许多老师在这两个环节中讲些是是而非的大道理,如“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过渡”或者“审题要清晰”“立意要深刻”“观点要鲜明”以及“内容空洞”“文体不清”“结构不明”等。这种指导是无效指导,缺乏针对性,不具体,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帮助不大。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愿听。反之,一旦介人语法教学,让语法在作文教学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则作文教学便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高涨,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自然不会在心理上排斥作文指导和讲评。
3、语法教学要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语法教学脱离了语言环境是一种无效的教学,因而就出现了老师怕教,学生不愿学,即便是勉强上下来,学生似懂非懂,书面表达时,又错误百出,不会运用语法课中学到的东西。怎样避免这种现象呢?将语法教学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学习动词、形容词时,要求学生写片断作文,并自主修改,体会动词、修饰语等的妙处。举例如下:
原稿:阳光刺破了云层,洒向了依然静默的流水,使它被染透了浅黄,水面上腾起阵阵雾气,森林里时而传来阵阵樵木声,这声音里仿佛还有镰刀刷刷的割麦声,惊醒了水中的鱼儿向水中散去,时而又凑在一起聊逗着……时而一齐跃出水面去瞻仰桥面上绿荫的草儿。
学生修改后:阳光刺破了云层,洒向了依然静默的流水,使它被染透了浅黄,水面上腾起阵阵雾气,这流水啊,还真是睡得沉呢!森林里时而传来阵阵樵木声,振动着梧桐小桥,绿油油的小草躺在木桥上,仿佛睡在妈妈的怀抱里,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坚持写片断小作文,巩固语法基础知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说口生。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勤加练习,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小片段作文,自己多动手,多动脑,坚持练习,时间长了,写作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都会得到强化与提升,从而达到熟能生巧。
上述教学活动的实践,能让学生对作文与语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就能促使学生将语法学习和作文训练高度融合,并使其互补互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伟.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协同效应研究[J].课程·教学·教法,2004.
[2]张元亮.语法教学与作文水平相关性研究[J].课程·教学·教法,2005.
[3]周慧敏.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法教学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