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王芳1 刘军廷2
[导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两个人,一个骑在马上,飞鞭驰骋,另一个被装在木箱挂在马背上颠簸,前者毫无倦意,而后者以苦不堪言。

        王芳1  刘军廷2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育红小学1   吉林 白山 135200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实验小学2   吉林 白山 13520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两个人,一个骑在马上,飞鞭驰骋,另一个被装在木箱挂在马背上颠簸,前者毫无倦意,而后者以苦不堪言。教师把学生一个个装进木箱,也许可以收到目的,但若让他们满腔热情去思维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积极去思维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问。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其措施和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密切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把学生置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那他就能学好语文,如果他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他就学不好语文。因此培养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就应是兴趣的先导者。“自己不激动焉能激动别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一,一个有鉴赏的热心读者。教师成为学生习作的热心读者,学生在写作时心目中就有了一个可以倾诉,恳谈交流的对象,就有了一种情境,一种被注目和期待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语文的学习兴趣,一个富有情感和表现欲的写作情景自然而然的在他们的心里就形成了。二,一个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光华和魅力,才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写作出现“质”的飞跃。三,一个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知心朋友。作为教师对学生习作中反映出来的种种情绪。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而应或鼓励,或赞赏,或抚慰,或释疑,或疏导,或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完成创作,做到愿写,乐写。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并以需要作为基础。兴趣是转化为只是的可能式必要条件。儿童时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引导的好,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以说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源动力、催化剂教师若能注意培养,恰到好处地运用某种手段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趣读激兴法,语文大都选用有代表性的优秀篇章。精读,趣读可以拓展文字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可以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教师的范读很重要,读音要标准,感情要充沛,注意音调变化,喜怒逼真,能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学生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准确。一篇课文的精彩片段要重点读,具有戏剧性情节的要分角色读、绘声绘色的读。

这样不但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可以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
        二,艺术激兴法:教师应具备驾驭语言的能力。不但能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能以精湛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吸引学生领会所讲授内容的真正内涵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兴趣。课堂用语力求简洁,通俗,准确,绝不能繁冗拖沓,尽量避免“口头禅”,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有此只需要画龙点睛一下就成功的地方,教师就不要搜肠刮肚,搞大义微言。教师的语感要亲切,避免话语生硬,多使用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成语,格言谚语。但切忌搭讪凑趣,更不能低级趣味。
        三,游戏激兴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一直主张课堂上要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要有争论,有笑声,尽量带点游戏的成份。反对把课堂搞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
        四,直观激兴法,学生都爱听故事,看电视。这说明他们对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本身具有艺术性质的语文教学,如果充分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就能克服间接性、概括性等造成的障碍,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要注意通俗、易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目的。
    五 比较激趣法,用比较法激发学生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仅能帮助学生把事物分开,而且它还是一种主动学习知识的方式。通过比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新旧知识的一致性与矛盾性。逐步产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的欲望,这就成了自觉认识的条件。通过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把兴趣引入概括思维的领域。
        六,趣练激兴法,有趣的练习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赞科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
        七,设境激情法:根据相应的内容巧妙地创设意境,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使之想学,愿学。
        八,信息交流激兴法,教育应及时把学习效果信息搜集上来。再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收获,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十足的勇气去攀登新的知识高峰,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听取学生对教师的反映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九,激励表扬、激兴法。少批评多表扬,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我们教师应遵循的。实事求是地对学习结果给予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发现其学习的点滴进步,用鼓励的办法,使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责备时要注意分寸,用巧妙的放法给予点拨和指正。在表扬中提出不足,在批评中肯定进步,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对过于自信者表扬时要适度,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提出希望,对自卑者,要多鼓励、多帮助,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给他们自信心。
        方法种种,贵在实践,在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兼容并进,突出个性一定会收到可喜的成效。这是我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也是实践中的粗浅认识与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