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石教国
[导读] 初中语文课堂中,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重难点。拗口难背的文言文显然成了初中生心中一道难以克服的障碍。
        石教国
        湖北省大冶市东岳中学   435100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中,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重难点。拗口难背的文言文显然成了初中生心中一道难以克服的障碍。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导学生清晰有效快速的学习文言文似乎也成了一个问题,他们既要了解教学大纲,还要对文言文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再则还要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初中课文中的文言文总的来说,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主要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阅读,从而得到一定的语感,再则培养兴趣,进一步去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以此达到提高学习文言文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韵脚朗读;中心思想;创作背景
        在过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会从头至尾一点点的教导,逐步介绍作者、朝代、背景故事等等。对于文言文中重难点的句子或者词语,会逐个翻译解释给学生,文中重点的释义会重复教导,学生慢慢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文言文——死记硬背,靠着记忆力去背下教师指定的词汇、解释。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本质的兴趣,确实为不正确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教师只是教导学生将所教文言文通篇背诵,这样的做法不能让学生增加专业知识。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被提出来,用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进行讨论。
        一、介绍创作背景
        其实文言文的教学对于教师功底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篇文言文的讲解不仅仅是通篇翻译,还要有着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著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感情经历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讲授文言文时,文本的翻译与背诵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是要掌握的。如此讲述文言文,结合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结合创作背景,自己介绍,教师也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文化水平,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一篇文言文的精髓、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桃花源记》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先讲述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杀死了晋恭帝。这些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改变。他从原来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之意,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没办法去改变、也不愿干预现实状况,只好借助写作来抒发感情,于是创造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地,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如此讲述文言文,结合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结合韵脚朗读
        文言文一般都有韵律,这是文言文对美学的一种回归。在记忆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因为文言文拗口难懂,所以才会在教师和学生眼中有些难度。如果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韵脚朗读,朗朗上口,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起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结合韵脚的学习文言文方法显得更加灵活。古人写文言文还是很注重文采的,这里的文采包括了韵脚。你会发现有的文言文读起来非常的顺口 ,韵脚很明显,这时候,你就要抓住这个特点,好好的读几遍,抓住规律,就能背下来。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岳阳楼记》这一课的时候,比如岳阳楼记的这一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读起来朗朗上口,韵脚明显,多去把文言文分解成这样有规律的部分,然后将每部分背下来即可。再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其中结合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教师教导学生结合这些韵脚重复多次朗诵,就能更加快速的学习此篇文言文。
        三、剖析中心思想
        由于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们减轻一些负担,会将书中罗列好的一整个单元文言文分开教学。就像《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文之间的中心思想就有着一定的联系。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都习惯性将这两篇分开来教学,这样虽然在表面上看来减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压力,实则是错误的。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孙权劝学》这一课的时候,吕蒙是孙权手下一员虎将,孙权为了委以大任,先从吕蒙地位入手,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鲁萧看到吕蒙变化后的反应,来突出学习对人的改变是如此之大,文言文中蕴含着很多让人受益的道理,学习文言文并不只是学习语言知识,更应该学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如果教师能够将言文中的中心思想找出来,在授课时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种,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接触到文言文,小学主要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到初中以后,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文言文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教学目标也不再只是兴趣,而是需要真正的学到一些文言文基础。总之,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然后配合教师的教导,使本身冰冷拗口的文言文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眼中的难点。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是用来考试的工具,我们要摆正它的位置,从内心去学习文言文。
        参考文献:
        [1]吴雪梅.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
        [2]孙猛.探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J].亚太教育,20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