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明德小学
我们学校随着班班通的开通和近一个学期的使用,让我更加明确了班班通的合理使用,对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帮助很大,收获颇多。班班通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资源,向学生展示了有用、有效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了解了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去查找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对语文教学的工作提升了一个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班班通”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科学。”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巧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恰当地展示“班班通”的魅力,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精心挑选一些适合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网站或网址;
我觉得孔子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老师们觉得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比喻得恰当,而我认为对于我们教学中一些好的课件来源于好的网址,在许多网站当中再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一些课件,一些对所学的课文有助的以文带文或者一些在线视频或者课文朗读等等。你能说这句话用在这里不恰当吗?网络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你会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断地汲取营养,努力地提高自己,就拿这次的以文带文来说吧:我和张老师完成的是挑选一些以文带文的好文篇,我在17课《古诗两首》中第一课时以文带文的内容选择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文,别的老师可能选一首李白的课外诗就行了,而我为什么选了一篇作文?你来很快地朗读一遍,便知我的用意何在了。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美丽的庐山。
我们来到庐山,先去的就是三叠泉。山顶云雾缭绕,远看瀑布就像一条长长的大白布挂在山上,瀑布的水花刚向下落,就变成了雾。瀑布的水花刚刚掉落在水里,水花飞了上来,地上的小水珠更多了,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珍珠。水雾洒下来犹如下起了蒙蒙细雨,让这里变得更加梦幻了。看着这朦胧的世界,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美丽极了!小树,小花和小草它们一起对着我微笑。
美丽的庐山!美丽的三叠泉!真是一个美丽的人间.
我是从网站里找到这位小朋友的作文,我觉得她写得很符合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主两翼”的文章,把李白这位大诗人的诗句应用到她的文章中来,我们的以文带文的中心不就是让孩子们能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来,所以我借鉴了她的文章,而且希望孩子们能大声地读一读她的文章,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如:18《雷雨》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我的取材是雷雨过后的一番美景。
19《最大的“书”》我的取材是《会变色的报春花》以及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我选的文章也是一位小朋友的仿写小诗。
????而这些文篇并不是我自己写的,而是充分地利用网络来查找觉得适合我们低段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篇。
二、巧用“班班通”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利用实物展示台,把自己每天的晨诵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读读背背;把自己觉得每堂课中的重难点出在一张纸上,省去抄题的麻烦;把自己认为写字书上字迹清秀、工整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展示出来等等都离不开对班班通的应用和学习。
三、巧用“班班通”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
“班班通”具有增长见识、娱情激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合理应用,以便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堂。要做好这些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众所周知,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任何媒体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素的活动展开,从教学目的出发选择与内容相应的媒体,感知一些难得见到或从没见过的内容、情景。总之,选择媒体应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功能进行比较,对教学颇有帮助意义并带指向性的,才是非用不可。
2.精心准备。
对选择使用的媒体应提前作好准备,从摆放、调试到在课堂什么环节出现,出现的形式等都要准备好,设计好。课堂教学这个系统整体,是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组成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通过电教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如果教师恰当选用媒体,精心准备,切入时机方式合理就能使教学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
3.讲求实效。
使用媒体,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使用时要讲求实效,力戒走过场。媒体的选择一定要求对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交换反馈的高效率。例如,在教学《古诗两首》一课时,我抓住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易懂,意境优美,画面感强的特点,用课件展示两幅能表现诗人描绘的景色图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又调动多媒体视频的功能,让学生欣赏画面,飞驰想象,体味意境赏心悦目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沉醉于美的享受之中,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相信,在我们县城小学语文教学“山穷水尽”的时候,“班班通”的出现会为我们大家带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班班通”在我们县城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红红火火地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