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农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福建漳州 363123
摘要:思维是人脑的基本认知活动,它间接反映且概括了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规律的认知,其中批判性思维属于寻找客观事物变异、挑战常规认知的思维方式,直接反映了人类的科学素质。因此,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拓思维的能力,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
批判性思维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良性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格。现阶段,我国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认知、学习、合作以及生存的能力,并强调了教学活动需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个人素质综合发展,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关心他人。
一、批判性思维内涵
最早提出与批判性思维相似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相关研究中提到了“反省思维”,并表示人们需要具备反省思维,不断探究世间存在的以及被质疑、有争议的一切想法和知识,通过思考,找到其理论依据,并最终得出有价值结论。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培养重点在于建立思想意识和培养技能,不论人们所处何种学科、行业,不论人们的智力、想象力有何种不同,均可以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对某一知识点、议题进行探讨和摸索,因此批判性思维可理解为人们对一切客观事物的推理、探索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其本质的过程和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解决办法,批判性思维培养则能帮助学生拓展问题解决思路,具备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辨是非、寻求理论实证、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时,可以理性、科学地认识问题,细致、清晰的梳理问题,最终促成问题解决。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学习中,在学习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一课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生前事迹带来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生命与理想信念孰轻孰重,并提出——“如果你是刘和珍,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通过文章中的内容解决问题。
(二)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
由于学生群体的观念意识常处于薄弱阶段,很难对充斥于网络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因此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问题,并正确地界定问题;可以让学生很快具有在繁冗复杂问题中,快速、准确找到有用信息、有益信息,并对其中观点、联系和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使用、评价、理解等能力,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思维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学习中,在学习《短新闻两篇》(必修1)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自己上网搜索有价值的短新闻,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促使学生学会发现、收集、使用信息,更是为了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在实事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问题,走出传统思想的禁锢,走出思维舒适圈,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问题原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策略,最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推动问题解决途径的创新发展。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必修1)的梳理探究学习环节中,教师即可通过新词与就此之间的关联、变化,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深入了解语言文化。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动学习氛围,比如提出一些学生难以立即解决,需要在思考和资料查证后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问题解决经验,鼓励学生多途径、多角度认识问题。在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大优势;其中教师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每个小组学生均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内部讨论,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工解决问题,并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意见。不仅如此,教师亦可通过设置小组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比如根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设置小组阅读的项目,有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某一选段,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完成小组探讨,学生不仅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还要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解决建议进行思考,进而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二)设计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
当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某些学生难以立即解决,需要在思考和资料查证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当问题与日常经历相关时,学生往往不会直接翻阅教科书查找答案,而是会现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顾问题,并将自己的经验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联系,对不同的观念进行分别思考,教师则可据此培养学生归纳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为例,在第一单元《故都的秋》一课中,教师即可提出让学生们表述自己熟知的秋天的景色,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具体描述景色的特点,学生或讲出自己的以往所见,教师继而提出,要求学生将文中你的秋天与自己所见的秋天进行对比,说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再课程小结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点梳理,丰富学生获取事实经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景
构建情景教学时现阶段教学中较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在于可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基础上,构建情景,通过思维步骤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在教受《将进酒》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关于我国酒文化,以及作者李白与酒的渊源等问题,要求学生探究诗词背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心境,带领学生提出假设,并在资料查阅后,检验假设合理性,进而得出最终答案,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获得更多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但批判性思维培养需要重视基础训练和日常环境建设,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加入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景,并长期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不仅如此,还需要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精华、去糟粕,重视学生各项技能培养,坚持长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健全的人格,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党绪:《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7年版.
[2]迟雪洁.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青岛大学.2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