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孟秀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促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而语文是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因此在语文课堂应将生活的细节合理的融入教学当中

        孟秀丽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中心学校    2746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促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而语文是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因此在语文课堂应将生活的细节合理的融入教学当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与生活接近的情景化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学生了解识字的意义,并在生活运用中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要打破突破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尝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且语文课程是综合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结合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基础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案例进行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课堂,还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低段授课中,应积极结合生活化教学创新教学策略,辅助学生将枯燥的知识学习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掌握和运用起来。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结合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践进行概括,以期能够为相关读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立足教材,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扩充语文教学的内容,伴随这种教学优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开发,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不能贴合学生的生活诉求,出现教学与学生分离的状况。而小学语文教材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处于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教师立足教材,可以使教学设计更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教材中生动的插画吸引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场景、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使教学课堂因为融入了生活化的气息而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对《姓氏歌》这一课的知识学习中,为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指导学生认识周围人的姓氏、学习书写爸爸妈妈及老师的姓氏等教学活动。同时在老师带学生练习的环节中,老师提前收集学生熟悉的老师或历史名人的照片,在多媒体中一一呈现出来,或让学生看拼音写字,或识字写拼音,鼓励学生结合奖惩机制积极抢答。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而且可以熟悉自己身边的人,还可以掌握将学习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技能。
二、结合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语文是指语言和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语言文字的应用,如学生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校训,教学楼走廊中的名言警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许多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现实生活中并不缺语文的应用,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美,指导学生探索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始终沉浸在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知识时,老师在教学导入中可以为学生带来植物实物,在学生观看后引出本节课问题,“都讲了哪几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植物依次对号入座。通过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观看植物实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本节课植物的特点。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周围其他植物独特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结合一些树木上的标示牌了解更多的植物。在本节课中,老师指导学生结合一些树木的介绍,开拓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生生活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等拓展语文知识的积累。
三、组织活动,以实践引导语文与生活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接近学生生活特点的情境活动,可以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情境教学在课堂中适时的使用可以改变原本乏味、枯燥的教学内容,营造高涨的活动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将语文知识综合使用起来,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动物足迹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如小鸡在雪地中留下的脚印像是竹叶,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多媒体中老师给出的动物进行故事编排,如“小马画月牙”,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进行编排,并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拼,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可爱与神奇,培育学生在生活中保护和爱护动物的道德素养。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语文在生活中时实践的条件,如老师组织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中为家长朗读表演,小学段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且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和夸奖,老师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场所,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而学生在的到家长鼓励的同时也会更加积极的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四、拓展课外,给予语文在生活中展示的空间
        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课外学习方式,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目标。而传统教学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老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死记硬背的作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缺乏。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现代化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习得和掌握的反复练习、应用中巩固语文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保持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园地”中关于节气和《节气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手工作业,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将节气做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卡片,如“大雪”使用蓝色卡片制作为六角雪花的形状,并引导学生将“大雪”这两个字一笔一划的在卡片中书写整齐。这一课后作业为之后《节气歌》的学习做准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文章将自己的手工作业进行排序,将学生的手工作业加以应用,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与学生快速理解语文知识,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提供了范例,而且能都帮助教师有效的完善教学过程,辅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需要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材,提供适应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语文,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关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开展,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清琴.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生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8(14):71.
[2]张美英.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教育视界,2017(22):71-72.
[3] 林光.谈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00(008):11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