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 李华先
[导读]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尝试利用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促进游戏化课程的生成与实施。“
        李华先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幼儿园   671600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尝试利用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促进游戏化课程的生成与实施。“生活即教育”,把幼儿园科学活动与生活建立起联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环境创设、大自然及一日生活教育等层面展开探讨,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出要求,并提倡科学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以孩子们熟悉的身边现象作为探究对象,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从幼儿园环境创设、大自然资源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等不同维度进行了实践探索,寻找进行科学教育的契机,恰当地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学习需要与环境进行充分地互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开展科学教育,应该创设一个健康而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生活化的科学教育环境,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如可以利用墙饰创设科学教育环境。有的班级在墙面布置中使用了一些以恐龙为主题的绘本图片,孩子们每每走进就会一起讨论观看:“这是什么恐龙?它是怎么灭绝的?”“这里有恐龙化石,快看!这里是尾巴还是脊柱?”……孩子们不仅讨论问题,还会围绕这些问题主动收集与恐龙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交给老师在课堂上和小伙伴们共同分享交流。随着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得到了重视,在科学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区域环境的创设。在科学区,为了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我们常常通过墙饰展示实验步骤、具体的操作过程等,这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的特点。又如在教室里,我们专门设置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随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每天的观察中坚持照顾与管理这些植物,并把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小本上。
        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兴趣
        儿童是大自然之子,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探索自然奥秘的机会。

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选择大自然中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如孩子们喜欢观察蓝天白云与红花绿树,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科学探索的场地搬到室外,让孩子们尽情地发现、聆听和欣赏,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在亲自然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常常利用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教育对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如风雨雷电、冬雪、四季轮回、昼夜更替……这一切都让幼儿感到好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又觉得这些自然现象很正常,好奇心逐渐消失。所以需要我们另辟奚径,抓住偶发现象,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观察、探索,感知自然科学的无限魅力。动植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物,他们也乐于观察。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会驻足于一朵小花、一群小蚂蚁跟前,或者和水里的小鱼玩游戏,在观察与游戏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各种疑问:“小花能飞起来吗?蚂蚁平时吃什么?”“小鱼能在地上和我玩游戏吗?”……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会主动去探索,并在成人的帮助下寻找资料,和小伙伴进行分享讨论。
        三、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整合生活与科学教育
        “生活即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主动发现、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引导他们观察、发现、思考、探究。如洗手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搓手上的肥皂会产生大量的泡泡,当他们对这些小泡泡非常感兴趣,还会吹着玩,还会通过不断地搓搓搓让它们变得更大、更多,有时还会比赛,从孩子们这个兴趣点出发,我们可以设置主题为“有趣的泡泡”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制作泡泡水或玩吹泡泡的游戏中感知泡泡的形成,学习相关的知识。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及活动的趣味性与难易程度,为此科学探索活动提供的吹泡泡工具应该丰富多样、形状各异,从而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与探索,并在吹出不同形状泡泡的比赛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在生活与科学教育整合的活动中,教师要扮演支持者与帮促者的角色,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幼儿时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借助环境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通过科学教育与一日生活的融合,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他们探究的兴趣。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通过上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并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直接体验。
        参考文献:
        [1]吉敏红.幼儿园非正式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实践研究.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3):16-16.
        [2]洪认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福建教育研究,2017(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