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何裕兰
[导读] 幼儿园是三到六岁的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区内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何裕兰
        福清市机关幼儿园    350300
        摘要:幼儿园是三到六岁的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区内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它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幼儿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然而观察现如今的幼儿区域教学不难发现,由于受师生分工不明确、区域环境设置以及材料投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活动教学难以很好地发展下去,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阻碍着幼儿教育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作为对三到六岁的幼儿实施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不仅肩负着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注重幼儿各项能力以及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而借助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区域活动具体是指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操作、探究以及自主交往,从而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获取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平台,使幼儿教育教学得以高质量、高效化地发展下去。
        一、教师明确自身职责,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指引者,而并非活动的主宰者。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在充分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将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还给幼儿,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点拨,通过有效引导的形式促进区域活动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同时,教师应避免运用一些具有命令性语气的词汇和语言来指导幼儿,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区域活动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教学前,教师应通过操作和演示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合理指导。比如向幼儿介绍并展示游戏的玩法、技巧,或是介绍玩具的具体操作方法,之后让幼儿进行自主练习。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巡视的方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出现不会操作材料或是材料出现问题的现象,教师应及时进行解决。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细致性的讲解,及时化解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此,便将教师的指引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同时充分凸显了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参与区域活动。
        二、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活动场所的合理布置与精心选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活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前,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园区整体环境以及班内教室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数量以及具体教学目标,通过科学分配的形式实现活动区域的合理划分,将偌大的教学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教学区域,给幼儿营造一种全新的区域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需求,使区域活动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例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个活动区域特点以及活动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之划分为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各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的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布置。

比如在幼儿午休的区域设置“生活乐园”,引导幼儿从中学习如何整理床铺、摆放物品、叠衣服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在“生活乐园”这一区域的墙面上粘贴一些卡通人物的图画,在午休时看到这些图画可以想象到与之有关的趣味童话故事,从而快速进入梦乡;在靠近餐房的区域设置美食区,在这一区域的墙面上粘贴上各种与美食有关的图片,或是让幼儿亲自参与到一些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来,使幼儿充分认识到美食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在靠近门窗的区域设置“花草小屋”,鼓励幼儿将自己栽种的花草搬到园区中来,通过浇水、施肥等各个活动让幼儿见证生命的成长,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公共区域设置一个空间较大的活动区,让不同班级、年级的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活动,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此,通过对活动区域的合理划分和科学规划,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将区域活动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了出来。
        三、科学投放活动材料,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以及区域环境创设的核心内容,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以及提升区域活动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教师应在遵循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幼儿提供一些丰富多样、设计新颖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或是鼓励幼儿通过自主制作、设计材料的形式来不断丰富活动材料,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开发,为区域活动教学的顺利进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教师应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基础上,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高质量、现代化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比如在手工区域投放迷宫、象棋、拼图、魔方等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材料,在表演区域给幼儿提供各种形式的头饰、新奇的服装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材料,比如利用一些自然资源如落叶、花瓣等完成手工艺品的制作,利用奶粉罐、绳子等制作体育运动设施,利用废报纸、旧塑料袋制作服装等等,使幼儿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开发,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如此,通过对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以及不断完善,为区域活动的顺利进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激发了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致和热情,实现了幼儿整体教学水平的改进和提升。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同教师一样,家长也是幼儿成长途中重要的领路人。家庭教育更是幼儿接触最早且对幼儿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为此,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亲子互动活动的开展实现家园共育教学,给幼儿及其家长提供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同时增强家长对幼儿在园区表现的了解和认识,在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下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教育合力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节日的契机,邀请家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比如在中秋节举办茶话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说说自己的家乡在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同时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节目,在谈话结束后将节目表演出来。教师也可在家长与幼儿表演结束后进行自我展示,向家长与幼儿介绍与节日有关的文化,或是其他一些有趣的知识,让家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如此,便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区域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促进了家长对区域活动课程的支持,在教育合力的作用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关键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培养以及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的作用有目共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幼儿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不断改进、丰富和完善,通过对教育思路的不断创新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实现幼儿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林海霞.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J].教师,2015
        [2]葛燕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6
        [3]张晓燕.浅谈如何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