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华
重庆市垫江县教委示范幼儿园 408300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了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助力幼教的发展。本论文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乡土资源;文化开发;幼儿园;教育;利用
很多幼儿园地处农村,该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积极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变当下学前教育工作中活动区内容长时期不变、部分活动区设施不断城市化、不符合乡村幼儿生活实际的弊端,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领孩子们实现更好地发展。
一、充分开发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之情
因为地处乡村地区,周边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成就了乡土氛围的形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必须善于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育人元素,挖掘大自然的一切因素,使其都可以成为幼儿发展的一个载体,激发幼儿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如,立足乡村的自然资源去开发亲近自然的课程。大自然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有着充神奇的自然现象,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载体。如在秋天之际,我们可以结合农村丰收的场景去设计“丰收的喜悦”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从课堂来到田地里,与家长、伙伴、老师们一起去农业园摘葡萄、梨,一起去稻田里去看收割稻谷,通过这样切身的体验活动我们可以将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引入课程之中,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和适应自然,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走在乡村的田埂上,孩子的心情自然是欢快的。一些孩子在采摘水果、观察稻麦的时候,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捉迷藏游戏,他们躲在稻草和果树中,体会了游戏的乐趣。
我们还可以立足乡村资源,与其他课程结合,传播一些知识。如与科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们在大自然中探索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我们可以设计《梨和葡萄》《树叶》《他们生长需要什么》《收割稻子》等探索内容,鼓励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利用有限的工具去探索问题,教师就可以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经验与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推动幼儿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构建。
二、充分开发社会生活资源,满足幼儿成长需求
在幼儿园的《纲要》中,也特别要求幼儿园积极利用其它教育资源,如社区资源,立足社区这一社会生活资源去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能够深入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功能和发展、认识社会职业和劳动,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社会化,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在操作中,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走出幼儿园、来到社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我们与幼儿们一起去超市、菜市场购物,从而了解不同种类事物的营养价值、提高沟通的技能。在商场,我们选购必需品,从而带来幼儿们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在如此浓浓的生活氛围之中可以帮助幼儿们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和礼仪,了解社会的规则,体验生活的乐趣。
社区是幼儿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为了激发幼儿们对于社区的情感,引领他们主动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环境,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参观环境优美的街道、小区。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如环境保护日、世界地球日等等,参观与节日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教育效果的发挥。如环境保护日,我们组织孩子们去参加《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一起去社区里捡垃圾、清洗垃圾桶,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安全教育日,我们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交警指挥交通的场景,让幼儿来当一次“交通警察”,体验这一职业角色,从而真正领略到了交通规则对于交通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各种交通安全知识,让他们从内心牢记规则、遵守规则。
三、充分开发民间游戏资源,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民间游戏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其中蕴含着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展脉络。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可以对本地区的民间游戏资源加以开发,运用在教育工作中,从而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
例如,组织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花样跳绳。不同于普通的跳绳游戏,花样跳绳融合了地球的一些文化知识,在很多动人的故事中孩子们更容易喜欢上这一活动。随后,我们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展示各种各样的跳绳表演,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探索花样跳绳的兴趣。到了户外课堂上,每周指导孩子们学习一个花样跳,根据不同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发展水平带来他们去学习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等花样跳绳的方法,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
总之,乡土文化资源的引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空间,燃起了幼儿对本地区文化的热爱之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立足现有的资源条件,努力挖掘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章渭霞.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9(32):31-32.
[2]赖艺艺.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J].成才之路,2014(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