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阶段数学创意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荣珍
[导读] 作业自始至终都是检验个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重要基础,好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出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样也可以推动个体持续性进行探索。
        荣珍
        濮阳市第三小学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作业自始至终都是检验个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重要基础,好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出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样也可以推动个体持续性进行探索。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作业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小学中高阶段的数学课堂设计,分析创意作业的实践,列举出创意作业在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探讨当下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阶段;创意作业;设计方法
        引言:
        尽管教育部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他们的学习压力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反而是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面临的作业负担十分沉重。而在新课改深入落实的今天,国家在宏观上对小学作业布置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调整,不再把题海战术当作锻炼学生能力的唯一方法,而是更加强调作业设计的创新性,这也给教师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分析我国小学中高阶段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没有从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脱离出来,他们依旧是把题海战术当作检验学生水平的唯一参考,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大多都是从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目的出发,并没有真正把数学作业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这种设计模式仅仅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练习中感到审美疲劳。其次,许多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仅仅是为学生介绍固定的答题模式,然后让学生直接照搬或者是模仿,以此来解决其他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也会逐渐提高对标准答案和教师的依赖,他们能够自己思考的余地会越来越有限。另外,处于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可以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去完成一些作业,但教师却并没有真正注意到这一点,而是布置大量的合作类作业,没有给学生打造独立探索的平台。最后,教师没有真正把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都集中在教材上,没有把作业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类的作业数量少之又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会让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且无聊的。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十分明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如果学生仅仅是反复咀嚼理论性知识,不去领略实践的乐趣,那么他们也必然会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到手足无措,只能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固定的题型上。
        二、分析小学中高阶段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权利,积极顺应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时代的发展,改变以往统一分步作业的模式。就中高阶段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会更加突出,自主探究的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仍旧忽略他们内心的基本需求和价值取向,那么必然会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死气沉沉。所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对方的基本需求来布置相应的任务,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有反思和进步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沟通。
        其次,教师应当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义务教育始终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完全依赖记忆和模仿来完成,能力的提升也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的学习上。当下,有太多教师把简单的题目分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过于强调学生对题型的背诵和模仿,这就违背了作业设置的初衷,也违背了中高阶段小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突破课堂题目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新奇的内容。
        最后,教师要坚持趣味性的原则,趣味的作业设计,能够真正调动起小学生的思维,能够让他们认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三、分析小学中高阶段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尽管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解题能力,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仍旧依赖着自身的主观兴趣,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分析学生基本的价值取向,让作业的设计能够变得更加富有童趣和亲和力。例如,在图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轴对称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为他们布置绘画行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工具,可以是剪刀,也可以是咫尺,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可以是简单多边形的组合,也可以是对称的建筑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新的光芒,学生也会把作业当成手工品来对待。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相应的情境作业,在学习与方向有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比作小动物,让他们在迷路的时候,想出办法去寻找正确的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动带入到角色和氛围中去,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化他们的数学体验[1]。
        (二)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素质化教育始终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积极,活泼且主动的,所以教师要注重推动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观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调查型作业,例如在学习与数据有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的数据,可以是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也可以是家庭中的日常支出,可以是花园里花朵的种类,也可以是对交通工具的统计,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整理成相应的表格和图形,锻炼了他们的应用知识,同时也推动了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走出课堂积累更多新奇的经验。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型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与比例有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配制食盐水,调和食盐和纯净水之间的比例,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比例关系下,对食盐水的状况进行观察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锻炼动手操作的技能,巩固他们已学的数学知识[2]。
        (三)阶梯性作业的设计
        中高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他们设计出具有梯度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激发出潜在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先交数学作业在难度上进行分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保留学生的弹性选择权,这样既体现了阶梯式作业的特点,又给学生留有了空间和余地。在阶梯作业分层的时候,教师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础题,其次是基本题,最后是发展题。基础题针对的是那些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的主题,基本题突出的是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发展题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思维,强调思想的灵活运用。这种梯度型的教学实践,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下进行发展,也可以推动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小学中高阶段的创意性数学作业发展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调整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效措施,笔者通过趣味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和梯度性作业这三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数学作业创新发展的方法,整体上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但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取舍,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钟雄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创意作业特点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 000(029):74-75.
[2]吴俊.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与思考[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4):159.


作者简介:荣珍(1988.07-),女,汉族,河南濮阳,本科,单位: 濮阳市第三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