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尚爱萍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需求。
        尚爱萍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三中学校   03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探究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知识体系。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改变呆板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合作探究,使得初中数学教学适应新课改的变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高效课堂是指运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主要科目,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教师要做到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然后做到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但是从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只是注重初中生的数学基础,并没有重视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与应用。长期以来,运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递,学生进行记忆)不利于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总是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在讲台讲着;而学生们也只是在台下听着,做着笔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枯燥无聊的学习氛围,长久下去,学生一直处于低迷的学习状态,自然对数学课堂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由于传统数学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部分数学教师还是倾向于运用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展开数学教学,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长久下去,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比如,部分教师在讲解数学公式的时候运用任务教学法,这种抽象的教学方法没有运用得当,不仅不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影响学生的惯有思维,从而严重阻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发展。
1.2脱离实际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抵抗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究其本质的原因,那就是在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的融入环节上出了问题。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很多数学教师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数学公式等知识进行背诵和反复运用,然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而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严重脱离实际,不仅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能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长久下去,逐渐与教育的最终目标相背离。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合理划分重难点内容
        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学科复杂抽象,这种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来说,重难点内容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可能会存在学习困难的内容,明确了划分这些内容,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效率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明晰学习侧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2.2丰富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目标,用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巩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更加灵活,或者说,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发扬光大,适度采取分层教学,尽可能保证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扬个性。


2.3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学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这一能力,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堂,从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要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在学到“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的歌曲并做好分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领会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2.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将情境创设教学法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往全方位发展,使学生不仅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知识体系,还可以逐渐明确自身的思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比如,在讲到“线段比”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开展教学前,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创设与线段比相关知识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能使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线段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问:地图上的比例尺和线段代表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标注?通过问题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参与数学课堂,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充分贯彻落实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2.5构建和谐关系,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引导作用,能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组织和管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牛奶袋上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含义,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不等式的例子。接着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将不等号填入其中,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发挥自身的引导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数学问题,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6分组学习,强化交流与合作
        在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方面的要求中提到,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更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其中的能力就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分组学习,不断强化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在进行“对称轴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元收集一定数量的对称轴图形并总结对称轴图形的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数学教师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方面做出改进,着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2]张海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91-92.
[3]徐朝晖.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88.
[4]殷志义.提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