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
贵州省桐梓县第一中学 贵州省桐梓县 563200
摘要:
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在高中学科的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使整个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析,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因此需高效的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让学生能够通过探讨和合作的方式。通过合理的利用这一形式,加深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
1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1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围绕每一知识点的推导过程、解题形式、解题方法进行分享、交流与学习,并在主动探究中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创造科学的交互空间,在必要的指导学习中点评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推广过程,同时不断融入教学情境、提问内容活跃课堂本身。利用该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善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不愿意交流、不愿意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及团队能力。
1.2 有帮助学生的进行互动交流
该方法需要在分组讨论中进行分享交流,并在学习小组中互帮互助,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这样互相帮助,进而凸显出该方法的价值[1]。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综合策略
2.1 选择个性化的探究内容
数学教学前,教师应收集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进行探讨,汇总各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选定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并予以展示,有利于扩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利用互联网筛选出与本课程相关的探究问题,诱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该问题的解决措施。另外,教师需要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针对某一个数学问题展开探讨,来提高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人教A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首先教师需汇总出关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有关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模式,促使学生明白于、及三者的区别及联系,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点探究关于单调性方面的知识点的理解思路。其次,教师可提出“三种常见的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是怎样构成的?尝试利用图像分析不同函数的增、减区间。”通过设立这一问题,学生们均自行参与制讨论过程中。在实际讨论中,学生们发现的对称轴为,并且在[0,2π]这一区间内,对称轴左、右两侧为开口不同、函数值相同的函数,那么递增区间有2段,即为两段,所以;递减区间有1段,即为,所以。学生们在实际讨论中不断交流关于增区间与减区间方面的内容,并利用不同的函数图像进行了对比,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需对本课程进行总结,诱学生记录所总结的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汇总关于三角函数方面的理论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三角函数的内容。
2.2 重视引导讨论,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讨论过程中融入多媒体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感受思维导图、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劣迹形式。因此,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关注不同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求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多给予基础能力较差学生一定的指导建议,有利于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人教A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即要求数学能力较差及能力较好的学生混合在同一组,
通过诱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交互学习,能帮助学生清晰的认知向量的知识点,如夹角与模长之间的关系,再展示出关于夹角问题的公式,促使学生们在逐步探究的过程中掌握a·b=|a||b|cosθ的基本含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关于线段长度与向量的关系,此时可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讲述|a|、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针对性的例题展示,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向量长度公式定义。通过上述的引导学生,能够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方式,帮助学生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考思维。
3 结束语
总之,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老师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将其应用,拿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探讨问题的深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另外,在前期分组过程中,教师需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性格特点,避免分组不科学而导致学生不适应或学习不积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厉东利.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3):96.
[2]王建英.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002(002):P.60-61.